Monday, April 25, 2011

成功爭取

某些議員的「成功爭取」,實在膠到無朋友。最近我見過一些「努力爭取」,亦不惶多讓。

努力爭取,是指那些在爭取中但尚未成功的項目。

我心想,尚未成功,任你老吹也行,我話努力爭取「產假10個月」、「人人有公屋住」,甚至「香港人上太空」也行吧,只是大家明知沒有可能發生。

但某些人士所努力爭取的,其實真的和「香港人上太空」有甚麼分別?我見過有人要爭取某巴士線全日服務。該巴士線現時只在上班時候一天有數班的服務。我想如果該路線有很多人選搭,巴士公司沒有理由有錢不去賺。開了條線,但無乜人搭,路線價錢自然要定得高,到時又可去努力爭取巴士減價吧。我覺得既然主要也是方便上班人士,在上班時候開設該路線也合理。

又有爭取在我所住的屋村設立地鐵八達通特惠站,即是那種o都一o都減兩蚊那部機器。這個更加沒有可能吧。現時那種八達通特惠站,我覺得是地鐵公司對我們小市民的小恩小惠,甚至是侮辱我們小市民。如果真是有良心,直接減價便可 (甚至不加假已經不錯),或把機器設在站內方便各位。那些機器通常也設在一些不顯眼的地方,少數人路經便可一用,但不會有人繞路走一大段去用吧。而且通常設在距離地鐵站五至十分鐘腳程的地方。我所住的屋村,距離最近的地鐵站起碼有20分鐘的腳程,如果地鐵公司在這兒設立,其他地方也爭相仿效,到時我想地鐵公司寧願全港減價吧……

兩件事對我來說都是有利的,只是覺得可能性極低的假大空,覺得只是純粹選舉年搏宣傳。更甚的是,他們所謂的努力爭取,究竟做過甚麼?向巴士公司、地鐵公司,以個人名義發封電郵?一封只會埋於垃圾桶的電郵……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scream 4

早前看了 Scream 4。

我個人覺得 scream 系列其實不錯,當然大前提是你要接受到套戲的前設,正如看科幻片不能接受當中天馬行空的世界觀的話,怎樣去看也只會是垃圾。

不過來到第 4 集,已經新意欠奉。一些以前是精心佈局的橋段,已變成爛 gag。或許 Scream 已變成 Scream 入面的戲中戲 -- Stab 系列,大家當爛笑片罷了。

Scream 故事背景頗現實,小鎮、一大班青年人,在美國這種生活情景很普通遍吧。還有,很少變態連環殺人片中,連環殺手會是普通人。如猛鬼街、Friday 13,那不是人而是鬼。就算是普通人,也有異於常人的能力似的,如 Wax, Bloody Valentine。只有 Scream,是普通人。

而且 Scream 不是賣弄血腥,而是賣氣氛!我不太受得血肉模糊的爆場鏡頭。接受到的話,真想一看 Saw 系列。

看完 Scream 4 隔幾日,電視劇女拳大結局。結局中,雪喬在火車巧遇三水,那柄刀究竟是從那裏淘出來,突然氣氛逆轉,令我覺得實在太爆笑。捅呀捅,像 Scream 呢。制作人又會知道這期上 Scream 4?哈哈哈哈))))))))))))

以電視尺度,女拳結局其實都幾暴力血腥。意想不到,沒有看到有人向廣管局投訴的新聞。

Thursday, April 07, 2011

攝影師之X

去年,某台灣出版社(我忘了是哪出版社,叫作出版社 A 吧) 翻譯了一本攝影書。

作者:Michael Freeman
原書名:The Photographer's Eye
中文譯名:攝影師之眼

這本書賣得很好。

後來,再行書局,見到一本封面設計差唔多,也叫攝影師之眼,作者也是 Michael Freeman。奇怪,無理由出兩本吧?

看真一點,那本書的原書名是叫 The Perfect Exposure,中文譯名是《攝影師之眼:超完美曝光》,再看看出版社,是另一家 (這兒我叫作出版社B)。

該本書或許也是好書,但我覺得這家出版社 B 實在很 cheap,見人家出版社 A 那本《攝影師之眼》好賣,自己拿了同作者的另一本書中譯版權也無可口非,但這本的英文原名哪有攝影師之眼?硬要叨上一本書的光,還要是另一家出版社出的書,夾上攝影師之眼五個大字,實在卑劣。更甚,連封面設計也抄了八九成!別說跟英文原版,我上 amazon.com 所見,該兩本書的英文原版封面是和中譯版很大分別。我個人較喜歡中譯版攝影師之眼的封面多於英文版,很明顯是出版社 A 的設計師心血之作,就這樣給人家抄了,實在可惡。

近來,行街見到出版社 B 出了一本叫做《攝影師之心:超完美構圖》的書,但這本書連作者也不是Michael Freeman,繼續借當初攝影師之 X 的名號來作號召,實在可惡!此書作者是 Harold Davis,英文原書名是 Creative Composition: Digital Photography Tips and Techniques。

近日,得知出版社 A 即將推出《攝影師之心》,這本可是真正稱得上攝影師之心。Michael Freeman 的作品,英文原名叫做 The Photographer's Mind。

翻譯書名這東西,你話這個名貼題,我吹你唔脹。但兩本攝影師之眼,封面設計有八九成相似,這也是如有雷同實在有點過份!

本文所講的四本書,或許四本也是好書,但出版社 B 的行為實在卑劣。

大家看看,將來會否出甚麼攝影師之口、攝影師之耳、攝影師之腦、攝影師之魂……看看作者是誰,出版社是誰。

Saturday, April 02, 2011

一個半虛構的情景

每天,婆婆A也會拾紙皮去賣。

回收商每間價格也不會差得多。若一間回收價太低,各位婆婆也會拿紙皮去其他回收商。若回收價太高,成本就會過高,回收商賺不到好價錢。這就是市場自身令到回收價達至一個平衡狀態。

後來,婆婆A心想,只要我使詐,在紙皮上灑上水,上磅時必會較重,於是可得到更高價錢。其他婆婆B、C、D……見狀,當然也不會執輸,人人也在紙皮上灑水後再賣。

回收商很快便看出端倪。正所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無理由白花錢買濕紙皮,於是把回收價降低。

本來沒有灑水的婆婆,也不可蝕底,全民灑水吧。回收價,再創新低。

於是,出現另一個平衡狀態:低回收價、濕水紙皮。

這個可算是一個困局,由自私帶出的困局。無人願意,也不敢走出這個困局。回收商無理由做傻仔自己率先提高個價希望婆婆們自我醒覺。各婆婆也不認為自己不再灑水,其他婆婆也會不灑水。就算所有婆婆也不在灑水,也不認為這些無良商人定了低回收價後會再提高價格。

於是,這個低劣的平衡點,就此牢牢地形成,是由大家的自私、貪心所固定的。

其實這個模型,在這個社會,真是很多地方也適用。這就是我所生活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