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hysic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hysics.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June 21, 2012

船到橋頭自然直

船到橋頭自然直,很多人也知道其意思,是比喻事情看似不樂觀,但問題到最後也會安然解決。以前說出這話時,很多時是帶點無奈的自我安慰。

在這社會多年,發覺很多時情況確會如此,我們不用擔心太多,最後確實會搞掂。是幸運?是命運?非也。是現實中各方的磨合、妥協。

說出這句話,絕非望天打卦自憐自艾。

這句諺語中的橋頭,很多人謂是指橋下的通道。物理上,水流通過這通道,兩邊的水流被橋墩阻隔,形成一條水管似的,水往通道向內流,而船身的流扇形設計,也自然順著水流走,就算之前是歪了、不夠直,也不用擔心撞向橋墩,船會自然受到水流影響筆直通過。是自然的力量驅駛!當然,也有人為人素。船夫也不想撞船白白送死,會盡量配合誘使船隻安然通過。

現實上也如是,大家不想事情告吹,當然會努力令到事情順利完成,這就是現實中的船到橋頭自然直。

哈哈哈,不過橋頭真的是指橋下的通道?我沒有查經考究,但個人的觀感上覺得所謂橋頭其實是碼頭。你看古裝片,古時的碼頭,由岸邊伸出一排,確是像半道橋。船泊碼頭時,起先可能是斜斜地,但靠近碼頭時又會直起來不會船頭撞上碼頭,這是由於較近碼頭的一邊受到海浪反彈的影響較大而彈開,要達至平衡就會使船身直直靠在碼頭旁邊,當然也要有船夫的配合。我覺得這情形也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呀。

不過無論是上述哪個情形也好,不是求求其其也可自然直,諺語也好,現實也好,這個使到自然直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轉灣的空間。河道、通道、碼頭等要有轉灣的空間;做事,要有容許轉灣的餘地。

白白擔心,是沒有意義的。把時間花在處理事情上,又或者去創造一個容許轉灣的空間吧。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Tunneling

早前與均爺在 ICQ 上閒聊,我傳他一個網址連結。哈哈哈,他竟然回覆我人在內地,看不到。

正當我打算叫他翻牆時,他回我:「看了,用 SSH tunnel 開了」

均爺果然係果然,不用翻牆軟件,自行用 ssh tunnel ,高手!

Tunnel 一詞,出自均爺把口,令我有其他聯想,那就是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量子穿隧效應)。他自小便對物理有濃厚興趣,十多年前我還是中學生,對量子力學一無所知,就是從他口中聽到「量子穿隧效應」一詞,名字很架勢似的,這是一個量子力學中很神奇的性質。

簡單來說,傳統物理的概念中,當一個粒子遇到力場,粒子能否穿越便要看看它本身的能量是否高於力場的能量。(例如把一個球由山腳推上山頂,你便需要提供足夠能量)。但後來發現微觀世界不是如此,有些較低能量的粒子也能穿過較高能量的力場。這是由於在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確定粒子的確實能量,但能求出相關概率。粒子的平均能量較低,亦有可能在某些時候帶有較高能量,穿過力場,這就是量子穿隧效應。核幅射的出現亦是這原因,按傳統理論的話,原子核內的粒子被強大能量所扯實,是無法逃離原子核,但在量子理論,粒子總有概率逃離原子核,形成核衰變。

*********************************************

那天想給均爺看的連結,是一個電腦技術,google 的 native client。

實在很強勁,能把 x86 的 C, C++, C# 的 coding 傳為網頁,輕鬆轉化為跨平台程式!

Tuesday, August 02, 2011

生活中的物理

最近在 youtube 看過兩段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VkdfJ9PkR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NqfM1kdfUc&feature=related

實在令我驚訝。有中學程度物理知識的朋友,一看片段便會知道箇中的原理。但是,我確實從未想過原來「波」 是可以這樣玩的。

哈哈哈,學 wave,可以不只用 ripple tank 吧?

就這兩段片,老師在課堂上亦可加以發揮。如第一段片,簡單的可作為一個物理欣賞。複雜的可以叫學生自行製作並加以解釋,相信有樂理知識的學生,加上物理知識,配上音樂,定必可以拍一段比以上連結更吸引且聲畫俱備的片段。

第二段片,又可以欣賞一下波形,更可要求學生解釋一下當中的原理。例如解釋一下甚麼條件下才可拍攝到。

真是不得不服別人的創意,我確不是一個滿腦子創意的人,我是那類人家出主意,靠股蠻勁去拼的人呢。

生活中的創意,不少情況也會涉及物理,不一定複雜的,可能用了你也不會察覺。

舉個例子,公司有個放抹手紙的盒,由底部抽出抹手紙。一直以來習以為常,但突然有一天,該盒子破了,於是換了一個新的。這個新的,比舊的看上去高級一些,但是一拉抹手紙,竟然拉不出來!硬拉便把抹手紙扯爛。想了一會,終於明白箇中原因。原來舊的底部是斜的,而新的是平的。要知道摩擦力 (friction) 與接觸面鉛垂方向的作用力成正比,斜面便可把原來的下壓力分成兩個分量,而那個較高級的盒子由於底部是水平面的關係便要硬食全部下壓力,摩擦力較高,於是較難拉出抹手紙。

斜面,一個簡單的機械,但不容忽視它的功用呢!不知那個盒子的設計者是否有作物理上的考量?說實話,如果沒有這次的經驗,要我設計一個類似的盒子我必定不會考慮到此點。或許要試了幾次發覺當中的難處後才再去想法子改善。

至於那個較高級的盒子,相信設計者未必沒有物理知識,但他必定沒有用心設計一件方便使用者的工具,只著眼於外觀上的花巧吧。

Monday, December 01, 2008

哇哈哈

近日金星木星走得很近,今天再加上一輪明月,形成雙星伴月的罕見現象。這次雙星伴月也很有趣呢。

雙星伴月
2008年12月1日,下午六時,手持相機於公司拍攝。
看不清楚吧?

雙星伴月
100% crop

雙星伴月
2008年12月1日,下午七時,手持相機於我家樓下拍攝。
這個清楚了些吧

雙星伴月
100% crop

彎彎的是初四的鵝眉月,較光的一顆是金星,另一顆是木星,三者形成一張有趣的笑臉。近日傍晚,香港的天色也很清澈,很多人也可看見吧?

這次雙星伴月現象,不覺香港的媒體有甚麼報導,就連天文台、太空館網頁也不見其報導。或許除了「得意」外,實在沒甚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