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eeling.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eeling. Show all posts

Monday, December 10, 2018

明月悼金庸

今年特別多名人離世,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亦已仙遊。

金庸多套小說中,我只看過幾部:俠客行、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部分只看過舊版,部分只看過新版,部分新舊也看過。實在稱不上粉絲。但每次小說在手,便廢寢忘餐,停不下來。

雖然金庸一早已賣掉了明報,但金庸作為明報的創辦人,明報集團搞些紀念也正常不過。《明報月刊》12 月亦特別推出了紀念專號。雙封面設計,一黑一白。

甚麼?!來緊還會出多一個版本,金色封面!?對先人實在不尊重!!為了討好某國人士嗎?據聞郵政局一早計劃好推出金庸小說郵票,撞正金庸先生的離世,該套郵品網上訂購已被搶購一空。明報月刊也想混這條水吧?

記得十幾年前港漫輝煌的時代,很流行出特別版封面。製作很認真,很多特殊的印刷效果亦曾出現過,例如燙金、金粉、半透明等等,應有盡有。這次《明月》只是換張相換個封面顏色罷了,實在求其。

可能部分朋友會不太清楚《明報月刊》是甚麼雜誌。是一本八卦雜誌?不是,八卦雜誌是《明報刊》。《明報月刊》是一本文化雜誌。記得中六、中七的時候,中化科的代課老師極力推介,好奇心之下去圖書館借了幾期來看。好看啊!後來每期都有買,每月 $30,對我這個窮學生來說都算高消費。曾有過訂閱的念頭,折扣不多,但多了些紀念品,訂購表格也填妥寄出,可惜一直沒有回音。天意如此,算吧。

持續了好幾年,每期都有捧場,就算 2003 年,畢業變失業,上百封求職信也石沉大海,我依然有去捧場,作為灰暗的生活中的一點精神食糧。直至到投身社會工作一段日子後,較少時間看雜誌,便停止每期購買的習慣,不過遇見很吸引的專題也會捧場。

原來已經加價至 $48,原來今時今日的《明月》也要學港漫玩封面,原來金色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悼念用的顏色!

今期第一篇文章,是《明月》總編輯潘耀明先生回憶與金庸公事的一些點滴,當中提到金庸辦《明月》,不是為賺錢,而是給明報省靚招牌!

九泉之下,相信會不是味兒。

Friday, June 29, 2018

恆生銀行的電子技術實在太爛

很長的一個標題,但縮短一些的話,又未能表達到我的意思。或許是我的中文太爛了。

近年有幾次親身經歷令我有這個感覺。

Online 服務並非 Online 辦妥

話說有次想為環保出點綿力,打算把實體月結單改為用電子形式收取。在 ebanking 搞了一場大龍鳳,最後竟然話我個電郵無登記,在 ebanking 搞唔到,我打電話又搞唔到,最後要落分行,果次排隊半粒鐘,去到櫃位又搞三四個字,排我後面果個肯定咒罵我。我都唔想,鬼叫恆生咁老土。原來 online 係搞唔到 online service的!

無反應的 chatbot

之前恆生出個 chatbot 叫 Dori,安裝後會有些優惠提供。我裝完後無反應!好多朋友都用到。我懷疑我係異類,引起佢個 bugs。因為佢個 chatbot 要用 facebook messenger,我無 facebook,但我有 IG,可以用 IG Acc 來到 facebook messenger。我認識的人中,都無人好似我咁唔用 facebook 但又用 facebook messenger,可能係呢個原因 Dori 就唔受我玩啦。

手機 app 自 Lock Acc

早排佢話要裝個手機 app,用某些服務要用 mobile 認證。安裝期間,有個位要入自己身份證號碼的其中幾個字。我竟然入錯!入錯一次後仔細睇清楚規則,再入,又錯!再三睇清楚,都係入錯!點會咁架!入錯三次比佢 lock 住左。要打電話去解,仲要在辦公時間!
算,我當自己白痴仔入錯。但好似又唔係,點會咁多人一齊做白痴?
我老婆申請,又係咁樣被 lock。又打電話去搞。
後來我老婆轉電話,再申請,又被 lock。
聽同事講,佢都被 lock!
咁多人都遇上同樣問題,大家都係咁白痴?

無能的生物認證

又係個恆生 app,某些功能要入密碼,可以用指紋。我部 sony 電話有指紋,但係恆生 app 用唔到!LG 機又用唔到。有人用華為都用唔到。Android 機入面只係聽過 Samsung 用到此功能。
但話分兩頭,我用 Google Pay 上網比錢,一樣係用指紋。點解係個恆生 app 唔得!?除左個 app 寫得爛,都應該無第二個解釋。

忠實客戶的剖白

枉我用了恆生咁多年,記得當年係大學,個個大學生都會申請信用卡,但我校園內無恆生,我都特登去幫襯恆生申請信用卡,真係忠實 Fans 啦!
但今時今日,講服務,去櫃位就排餐死,用電子服務又諸多問題。多年來真係痴心枉種!

FXXK

Sunday, March 25, 2018

是是旦旦 TVB

近數星期,愛上了一個 TVB 的節目,就是 85 台所播的《中國通史》。別以為我這個理科人必定討厭歷史,我只是討厭中學時代的歷史測驗考試罷了,沒有了背考壓力,歷史科其實很有趣。

初中時讀中史,在我眼中只是背書,歷史堂是有趣還是沉悶,就看當年老師的功力。在我眼中,聽聽歷史故事,上堂頗輕鬆的。而《中國通史》這節目,既有有趣的歷史故事,亦有近年的考古發現印證史實,是一套有趣又認真的紀錄片。當然,大家都應該猜到不會是 TVB 自家製作,只是購買國內節目在配上廣東話旁白。

現在播映至第21集「文景之治」。依稀記得初中所學,漢初實行道家的無為而治,讓社會得以休養生息,到了文、景二帝時期已達至一個盛世。《中國通史》以馬王堆遺址的文物發現引證此點。話說馬王堆是三個漢初古墓,第一個墓是長沙國丞相利蒼之墓,他約在呂后中期死亡,另外兩個是他的妻兒,約在廿年後文帝時期落葬。神奇之處,是利家勢力無明顯變化,但利蒼的墓及陪葬品反不及妻兒的華麗,由此引證是文帝時期社會更加繁榮。

馬王堆有一件十分珍貴的文物。當時我在湊女主要是聽電視,聽到旁白話「素紗蟬衣」,心頭為之一動,難道是傳說中一件薄如蟬翼的衣服!?我立即望向電視,果然很薄,據說是當今世上最輕的衣服,重 49 克!不過有一件事令我困惑,就是字幕出現「素紗衣」,一時錯字?看了數分鐘,「素紗禪衣」四字出現好幾次,應該不會錯吧!禪,通常與佛教有關,難道此衣服背後與佛教有一段冤緣。

事後上網查證,實在很震驚。原來不是「素紗禪衣」,而是「素紗襌衣」。留意
「禪」與「襌」
是兩個不同的字!
禪,粵音為「蟾」。
襌,粵音為「單」。意思為「衣不重」。
(見中大的漢語多功能字庫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E8%A5%8C)

大陸紀錄片製作認真,無理由會這樣出錯。在 Youtube 上發現了普通話配音的版本,無論字幕還是旁白讀音,都是「襌」,而不是 TVB 的「禪」。TVB 擅作改動,還要改錯!?可能《中國通史》是幾年前的節目,現有新理據指出該文物為「素紗禪衣」。

不過連 Google 大神都找不到此發現,相信是 TVB 自家的內幕消息吧?(你信嗎?)

Sunday, October 08, 2017

What if...

如果無回鄉證是代表支持港獨,那麼被官方機構沒收回鄉證,或回鄉證申請不被接納,又代表甚麼?

以我低 B 班的邏輯能力推斷,這批人應該是獲得了官方允許進行港獨的人士吧 👍

我有回鄉證呀,請勿把我打成為港獨分子。

Saturday, October 15, 2016

柒到爆

最終,Samsung Galaxy Note 7 要全球回收,永久停售。這個事實,相信會永垂青史!

消息公佈前的一天,我買了一台新手機。Note 7 並非我考慮之列。

我不喜歡太巨型的手機,說實話,其實喜歡小屏手機,但近年潮流興大屏,網頁、apps的使用對小屏幕的其實不太好用,無奈地選一台不是太大屏幕的手機。

第二,希望有較佳的拍照功能,雖然數碼相機質素高得多,但手機的方便性,可以捕捉到更多時刻,特別是要湊小朋友……

第三,硬件規格不要太低。太低的話,可能用短時期就覺得 lag 機很慢又想去換,重新設定、備份,實在頭痕。

第四,同第三其實有點矛盾,就是價格不要太高 :P。

iPhone 都是考慮之列,但無得插卡,最平型號得 32 GB  (我都嫌貴),不夠用。容量較大的型號又再貴些。再者,如果用 iPhone 的話,我自到實會心思思想買台Mac 機,了解下寫 iOS 的 Apps,又是一筆錢 :P

另一部考慮的,是 Galaxy S7。今年上半年的機皇!雖然推出以來未有甚麼重大事故,但坦白說我也受到 Note 7 事件的影響,影響我對三星的印象 (即使我購機時未公佈永久停售 Note 7),而且,我孤寒,四千幾蚊買部手機都覺得有點貴。

最後選了其他品牌的。

第二日,就公佈了 Note 7 的停售。連日來,使我對「香港」三星,印象更差。

那天一早香港早晨已有這單國際新聞,睇報紙當日早上有人到三星香港查詢退貨事宜,職員的回答實在一絕,全球回收不適用於香港。我到這刻先知道,港獨這命題確是偽命題,因為香港不是地球的一部份,而中國是地球的一部分,那麼香港當然不會是中國的一部分吧?又怎會有甚麼港獨唔港獨的問題?

當日下午三星香港才公佈回收。

但條件苛刻得肯:
有單、有包裝盒
行貨機
原廠配件都可回收

單,可能大家都有 keep,要保養通常都要 keep 單。但盒,如果係諗住自用,真係未必會留,大家都知香港地尺金寸土,無位放自然就丟掉電器的包裝盒。

部份零售商,係三星公佈回收前已容許客戶退錢、換機,無包裝盒亦可。不知這些無盒的退貨,零售商能否退番比三星香港,否則的話便是自己硬蝕?有報導話,顧客去小店退機,其實小店墊支住先,三星香港都唔知幾時找數,搞到這些小店有些要找財仔解決,有些要關門避客!

只收行貨機,咁水貨機點算,水貨機同樣是三星的產品,要點回收?自己寄番去韓國?中途爆左邊個負責?

非原廠配件又如何處理?市民都係因為呢部機先買呢D配件,現在變垃圾又無得退錢?開發這些配件的生產商又點算?又係硬蝕!?

數百萬部 Note 7 變成電子垃圾,三星仲未有公佈如何處理……

現在三星在我的印象是差,而三星香港更甚!

有點興幸我早幾日無買三星機。我想之後買任何產品,都會避開三星。就算三星產品質量佳,都難保黑仔要去找客戶服務部維修,見到現時如斯低劣的服務,不難想像小市民去維修會受到甚麼刁難。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6

出人意表

公司附近有個凹位,不少人違例泊車。在其中一個位置,經常有名貴跑車停泊,每一天也泊在同一位置。車,是不同,但每次也是靚跑車,Ben屎、法拉利、林寶堅尼,我唔識渣車都知係貴野。這批車會否是同一主人呢?車主究竟是甚麼人?富二代?有品味的型男?暴發戶大肥佬?

今日,是一架紅色的兩座位跑車。實在意想不到,由司機位下車的,是一名師奶,一名衣著樣貌打扮都很普通的師奶,短瞥一眼不會留下任何印象的。另一座位的,是菲傭姐姐抱著一個小孩。下車後,他們走進附近一間店鋪的後門。

那名師奶是否老闆娘,我實在未能求證。你們能否猜得出是甚麼店鋪嗎?我諗無人會估到……

答案是……

麻雀館!!

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個社會太多太多意想不到的奇怪事情發生,已經麻木呢!

單談國際政治氣候,今年已出手做出一堆

民進黨大家夠左輸,無諗過輸咁遠。

英國脫歐以為得把口,結果公投真係脫。但脫左又想唔脫,班國民個腦真係生係屎忽。支持脫歐的那位自動放棄做首相,大佬,玩野?名不經轉的文翠珊(最少在香港無乜人知),但反而做落好似不錯,話唔定英國真係可以另有一番新氣象!

香港立法會選舉都跌晒眼鏡……

今年的重頭戲,會否真係比 Donald Trump 做到美國總統!?

想不到,世上還有事情會令我感覺到出乎意料。

Sunday, September 25, 2016

唔性生壞命,最怕改壞名。這句話實在十分正確。

Samsung 今年年頭推出的新款手機 Galaxy S7 很受歡迎,本來可以值著這個勢,力谷該公司另一旗艦系列 -- Galaxy Note 。照道理,上一代是 Note 5,這代便是 Note 6 吧。不知為何,跳過了「6」,直接出「7」,Note 7 與廣東粗話「碌七」音近,未出街已比萬千網民恥笑。

有報導話要「7」不要「6」,是因為韓國人認為「7」這個字較吉祥。我不清楚韓國文化,但真的話,為何去年的 S6 仍有推出?

推出後,這部很多粉絲期待的機皇,自己唔爭氣,電池問題,爆炸、過熱等事時有所聞,甚至要全球回收。如果這部機能再谷得起銷量,我覺得各大商家好應該向 Samsung 的 Marketing Team 高薪挖角!死都變生,一個字,勁!

Note 7 後,另一部令人期待的機皇又係叫七,蘋果的 iphone 7。推出時大家都睇淡,又話同 iphone 6, 6s 一樣樣,只是硬件升級。哈哈,對很多人來說,用 iphone 是身粉象徵,用住部新一代機皇但無人認得出,花碌碌的銀紙是白白花去了。

蘋果亦深明此道,但沿用舊款形狀,可減省成本,賺取更多,於是便玩顏色:iphone 5s 的香檳金 (抑或是土豪金?)、6s 的玫瑰金,來到 7 更有兩款新色,啞黑及亮黑。

啞黑印象中確是新色,之前的是啞灰吧?但亮黑,記得 iphone 4 便是了。人家要炒新色,為甚麼不是要啞黑而是要亮黑?加上見近年街上的新車,特別是靚車貴車,啞色好似很受歡迎,街上多了不少有如 bat mobile 的啞黑車身,啞白亦有不少,要炒應該炒啞黑吧。

哈哈哈,經朋友一點,原來 iphone 4 是玻璃,這部是金屬。乜物料都有關,日後蘋果玩殼可有更多配搭了。

日前經過蘋果店,終於見到真新。兩款黑都幾靚,各有特色,一款低調,一款張揚,明白了,要炒的人當然是要炒高調的那款。亮黑真係幾特別,拿上手不覺是金屬,可能是表面coating 較厚,不覺金屬的冰冷,缺點是滿身都是指紋。這個吸指紋的嚴重情境,比起我用緊的黑色 LG Optimus G 更嚴重。

報導話亮黑機而花,但我見店內的 demo 機還未有花痕,可能是剛放出來?還是不同批次問題?

不過人真係犯賤,咁貴買部機番來想晒下命,讓旁人用艷羨的目光關注你手上部手機,當然不可用機殼啦,但花了的話不少人又會肉痛會心痛,這部手機應該令不少機主矛盾萬分呢。

哈哈,但潮流興復古,我覺得其實這部亮黑機,應參考下數十年前的相機。黑色表層甩了,露出內裏的銅色,這個稱為露銅的現象,不少機主很鍾意呢。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15

我要坐地鐵

近日港鐵又惹麻煩,攜帶樂器事件,挑起港人情緒。

為甚麼水貨客一車二車的,港鐵公司隻眼開隻眼閉,玩樂器的,無論是學生妹還是演奏家,也有試過被港鐵職員趕走的經驗。哈哈哈,又係中港矛盾啊。

講真,唔知港鐵係乜準則。除左水貨客,有種在列車上見到的大型物件我覺得很討厭很阻地方,甚至有些危險,這就是單車。但多年前單車組織與港鐵搓商,使到港鐵容許單車拆轆上車。既然阿港鐵話比,咁無法啦,唯有忍讓一下。

先聲明,我沒有玩大型樂器或騎單車,純以個人感覺覺得地鐵上見到單車更討厭,絕非冒犯,亦覺得這些都是正常健康的活動。

不知為何,當大家把「地鐵」改稱「港鐵」後,形象不斷插水。事故頻繁、超支、放生水貨客,現在更來一場公關災難。

呢間公司改壞名吧!港鐵港鐵,令我諗起「港燦」。

更甚者,大家又助多佢一把。多年來,我不止一次指出,「地鐵」才是交通工具,「港鐵」是公司名。但各方媒體,甚至教科書,也把「港鐵」當成交通工具,助長其自我臌脹固步自封,搞到今日咁,大家也是幫兇 :P

多年來,我都唔明白大家點解會咁。因為以前「地鐵」既是交通工具名稱,又是公司名,大家習以為常,所以現在即使改了名,大家也用番這個模式去作稱呼?真的嗎?完全不能理解。

數年前 post 個一篇關於這個話題的 blog

http://deadfatboy.blogspot.hk/2008/09/blog-post_2109.html

文章是2008年 post 的,隔了數月,有個不知是何許人回應。我也一直懶得回應。

他是這樣說的:

你是否認為港鐵營運的各條路線是永遠有差異?如果將來有南港島線,加上西鐵線以及馬鞍山線之間有一條路線連接起來(即是沙中線紅磡至大圍段),我們又可以稱為甚麼呢?
你別忘記MTR這個英文,以前是香港地鐵的英文名稱,但現在已經是港鐵的英文名稱。你是否認為有必要繼續使用KCR這個英文呢?

懶得回應的原因,是覺得廢話一篇。就算是叫「港鐵」,那仁兄所謂的不同路線,是否就分得清?有需要時,大家就須加上其他適別,但這個適別絕不是把交通工具的名稱改為「港鐵」便可。我無講過港鐵公司要改名,當然指名公司時,繼續用「港鐵」吧,正如我上文也是用港鐵。但只想道出交通工具時,為甚麼要用「港鐵」?為甚麼要免費幫間公司賣廣告?問問自已,假如你坐巴士返工,別人問你點樣返工,你會點答?
A 巴士
B 九巴 (假如你是坐九龍巴士公司的巴士)
大部分人也答「巴士」吧,有需要再加上路線號碼。

為甚麼對地鐵的處理有所不同呢?

我要坐地鐵


有乜問題?

噢,當然有問題啦,因為很多時都無位比你坐


Sunday, September 20, 2015

本灣市場

昨天同女皇行了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不知大家早前有無看新聞,領展 (即前身領匯) 花了兩千五百萬翻新小西灣街市,改名為本灣市場。早前開幕,傳媒主要集中報導當中的 i-Chicken。那是一個沒有雞的雞檔,與柴灣街市雞檔有鏡頭連接,顧客透過鏡頭揀選活雞,然後專人劏好半小時內送來小西灣供客取貨。

哈哈哈,如此新穎玩意,既然我身住柴灣,當然要去見識一下。

一進入去,甚麼?手推車?來到了超市嗎?哈哈,即時想起楊千嬅同陳奕迅主演的電影《每當變幻時》的一幕。

說回這個市場,它只是領展以街市之名包裝而成的超市街市部嗎?非也,我覺得比超市出色得多。街市面積不算大,但貨品種類豐富,乾濕貨俱備。

魚檔的海產品種,一定比超市多。太古城的Apita、Aeon超市,在香港也算很大吧,但說到海產的品種,一定及不上街市。一般街市,如此品種繁多的海產,可能分散在多個魚檔,但本灣街市你圍著這裏幾檔便已有很多品種所供選擇。

照道理,魚檔附近實係濕到爆,但這裏也很乾爽,有專人拿著地拖不斷清理,老人家推著手推車,不用擔心地滑仆街,輕鬆自在地逛實在舒服。

而蔬菜方面,除了一般菜心生菜,對中國人來說較冷門的沙律菜也有供應。當日所見也見到有外藉人士家庭在逛呢。水果方面也有很多款色,有售平價的,亦有售貴價的日本水果,適合不同人士口味。

燈光控制幾好,全是LED。不像超市同一色調,例如肉檔的燈光較紅,似傳統豬肉檔那種色調。

價錢方面,不算好便宜,但也不算很貴。海鮮我就唔知價啦,以菜心為例吧。近日普通街市買一斤菜心約六蚊。而百佳價是$7.5一磅。不過百佳的菜質素通常較高,較乾淨、較少枯黃。本灣街市賣 $8 一斤,即 $6 一磅,即便宜過百佳但貴過普通街市。我無幫襯,但肉看所看,是百佳的質素而不是一般街市的貨色。

講來講去,大家或許都覺得只是款色較多的超市?哈哈哈,這兒有一種東西,相信無論超市如何改變也不會出現,就是檔口的叫賣聲。街市佬氣如洪鐘地叫出「好靚呀埋泥揀啦喂」,很熱鬧呢!因此,入到來,你會覺得是一個進化了的街市,而不是一個超市。

總括來說,既照顧到附近屋村市民的需要,亦滿足到藍灣半島的高消費客戶。哈哈,看看藍灣半島百佳會否有所應對。領展有不少商場、街市亦座落在大型屋苑與屋村之間。如果本灣市場成功,相信未來不少領展街市也會朝這個方向翻新吧。

Wednesday, May 20, 2015

Docx 中的爛 bugs

引言

Microsoft Office 自 2007 起,有兩大改變。

第一,介面大改,用甚麼 ribbon ,說甚麼使用更方便。坦白講,對完全未用過 Word 的人來說可能較方便。但用慣的話,實在是更麻煩。例如,文件內有一段文字,我用 mouse highlight,然後 right click,你會發現,今次彈出來的 menu,與下一次彈出來的可能會不同! Microsoft 說甚麼程式能智能地彈出大家最合用的功能。Holy Shix, what the fxxk TMD,為甚麼我做同樣的同動作,我當然期望出現相同的結果,慣了的話憑感覺我便可點中想點選的那一欄。現在次次不同,每次我都要用心望清楚!這個智能設計,全名應為低智能設計吧。

有一些設定,本來在同一個設定視窗下,在不同的tab內作設定便可完成。現在選完一個,按完確定。出番去再選另一個……mouse 都要 click 多幾下……

這個低智能設計,不少人已彈過。今日我想講的,集中在 2007 起的第二個改動,docx。

2007 起更改了預設的格式,稱為甚麼 office open xml。舊有 word document 的 file name extension 由 .doc 改為 .docx,以作識別。

看介紹,好巴閉似的,乎合甚麼甚麼 standard,甚麼 ECMA-376、ISO/IEC29500……

但用下去,我覺得當中的 Word 真是問題多多,新不如舊。當中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在繪圖畫布 (Drawing Canvas) 出現。

不知由哪時開始 (XP?還是2003?),Word 引入了繪圖畫布。一直我也覺得在繪圖畫布中畫圖較為方便,如對齊、配置等功能可以更有系統地做到,亦可使文字與圖分割有序。但來到 docx,出現了不少令我難以置信的問題:


1. 繪圖畫布內不能使用對齊功能

假設我想繪畫一個漂亮對稱的十字圖案,繪畫一條水平線,再繪畫一條鉛垂線,利用「水平置中」及「鉛垂置中」,便可輕易對齊,做出十字圖案。但是,在 docx 中,在繪圖畫布內的物件是不可以用對齊功能!奇怪的是,若物件不是在繪圖畫布內建立,例如在主文件中繪畫,設置成「文字在後」,你便可以使用對齊功能。

這個問題我在 Word 2010 中發現,Word 2013 好似已作修正。

這可能不是 Docx 的問題而是 Word 的問題嗎?我不認同。如果你在 Word 2010 中把文件另存為 doc 格式,你便可以在繪圖畫布中使用對齊功能。

2. 繪圖畫布內的線條亂飛

這個,我不作詳細描述了,如畫布內有多個物件,總之你想正正常常用「線條」,畫出的線條會不知往哪裏飛去,很多時會依附在甚他物件上。
折衷辦法是改為用「手繪多邊形」來畫直線。這個折衷方法,我在一個非官方的 office forum 發現。該樓主可真是 MS 忠實粉絲,不斷維護 MS。明明是直線,為何要「繪畫多邊形」,一點也不直觀。而且部分性質用多邊形是改唔到。
初步試,Word 2013 好似修正了這問題。可見 MS 也承認是自家問題。

3. 繪圖畫布內的文字方塊格式不可複製

在繪圖畫布內繪畫一個文字方塊,在文字方塊內打一些英文字,如果你沒有修改過 Word 的預設樣式,這些文字的字型應為「Calibri (本文)」。把這個文字方塊複製,然後在同一個繪圖畫布內貼上,相信大家會期望這個新的文字方塊與舊的一模一樣,以前 Word 2003 年代亦是如此。但事實上,新的文字方塊的字型會更改為「Times New Roman」!不但如此,大家可試試修改下一些段落格式,例如「……貼齊格線……」,再把文字方塊 copy and paste,你亦會發現段落格式亦有改變。假設我設定了文字方塊內的「樣式」,例如記作「文字方塊樣式1」,把文字方塊 copy and paste,你會發現新的文字塊樣式,並不是「文字方塊樣式1」!
奇怪的是,如果文字方塊不在繪圖畫布內,而是在主文件,文字在後,沒有這個問題。
另一個奇怪的東西,如果我們不使用「繪製文字方塊」,而是用「簡單文字方塊」,這時default 的字型不是「Calibri (本文)」,而是「Calibri 」,當你把這個文字方塊在同一個繪圖畫布內 copy and paste,字型不會改變。但如果修改過段落格式,仍會有影響。

有一個折衷方法,就是不要用 keyboard 的 ctrl + c, ctrl + v ,也不要用 mouse >> right click >>... 來 copy and paste。你可以按實 keyboard 的ctrl,並用mouse拉動文字方塊來進行 copy and paste,你會發現可保留原來的格式。不過,如果你需要在不同文件之間進行copy and paste,便用不到這個方法了。

如果使用 doc 格式,繪圖畫布亦沒有這個問題。十多年前的 2003 也沒有這個問題。

Word 2010, 2013皆有此問題!不知將推出的 Word 2016 如何了……

4.  消失了的文字方塊

有時把主文件內 (不是繪圖區內) 的文字方塊 copy and paste,你會發覺文字方塊會不知去了何處。但你如個search 一 search 文字方塊內的內容,word 會找到東西,但仍不會在文件中看到該文字方塊。我估計文字方塊超出了頁面範圍,但又沒有去到下一頁,文字方塊消失在時空的陜鏠之中……不能逃出來  :(

結語


我主要在 2010 及2013 中測試,實在很奇怪過往 (2003) 沒有問題的地方,為何現在問題多多。更甚者,office 使用者眾,很多問題均已被發現。以上部分問題,我在 google 尋找,亦有人提及,部分更出現在 MS Office 的 Forum 內。但 docx 已經歷三代,仍未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 Microsoft Office 是免費產品,這些問題我全都可以容忍,但是大家也知道 Microsoft Office 是甚麼價錢吧,你可以容忍嗎?


Sunday, April 26, 2015

Avengers 2

大家看了 Avergers 2 未呢?

近年 Marvel 電影在世界各地都好收得,長拍長有。Avengers 2 在香港上映的首個週六,據聞上映 1000 場,加上票價高昂,相信要成為 2015 香港票房冠軍不是難事。

小弟也撇下老婆 (其實係佢唔要我 XD),自己去睇了一場早場。頂,2D 早場都要 $70,於是比多 $10 睇 3D 早場。

好唔好睇?這個問題,有些難答。



(以下內容會有劇透,請自行決定是否看下去。)





如果對之前的 Marvel 電影印像不深,只看過 Avengers 1 ,其他系列知道大要但無乜印像,相信對 Avengers 2 絕對收貨。故事交代幾好吧,承接 Captain American 2,SHIELD 被 Hydra 滲透已經瓦解,Avengers 獨力擔當保護地球的責任, blah blah blah……

但像我這種人,雖然無睇過 Marvel 漫畫,但假假地對 Marvel Studio 的電影全部捧場,看罷 Avengers 2 令我有很多疑問。最大疑問,是 Iron Man 系列,特別是 Iron Man 3,如何與 Avengers 2 承接?Iron man 系列在整個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中,除了引入了 Iron Man 此角色,還有甚麼作用?

這點是不容忽視的。Avengers 是史上票房第3位,而 Iron Man 3 是史上第 7 位,相信不少人看 Avengers 2 前都看過 Iron Man 3,或會與我類似有以下感覺。

1.  震撼力不足
Avengers 中的紐約事件,外星人來到地球打到九彩,又有大型機械,敵人人數眾多,很震撼啊!

Iron Man 3,亦是對付人數眾多的敵人,幸好有數十套戰甲由電腦操控一起應戰,人多鬥人多,也很震撼。

但到了 Avengers 2?不是打外星人,無錯,敵人係人數眾多,但 Iron Man 3 時也有數十套戰甲搞得掂,為何這集要由 Avengers 出手?雖然 Iron Man 3 片末已交代 Tony Stark 已把數十套戰甲毁滅,但奄尖的觀眾,當然希望有些新意,有更為震撼劇情吧。

單在視覺震撼上,Avengers 2 是令我失望的。

2.  沒有新鮮感
雖然各套 Marvel 電影也是化解危機,但 Avengers 2 特別無新鮮感。回顧一下:

Phase 1:
Iron Man,Thor,Captain America 的第一集,角色首次登場,當然新鮮感十足。
Iron Man 2,Tony Stark 經過迷惘、墮落,再帶出一些覺悟。
Avengers,算是是整個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的一個小結。大堆頭、大場面、大卡士,難得一件的大製作。

Phase 2:
Iron Man 3 發生在紐約事件之後,觸及 Tony 的恐懼,再加上數十套戰甲的壯觀,目不暇給。
不過,回憶番 Iron Man 系列,我就覺得除左引入 了 Tony Stark / Iron Man 此角色,Iron Man 系列對 Avengers 以及整個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是無關重要的。最多只是片末交代些少觸及 SHIELD的場境,以及 在 Nick Fury, Agent Coulton 在曾提及 Avengers計劃。但不提就做唔到下去?咁又唔會吧?
Thor 2,看似與 Avengers 無乜大關係,但當中觸及另一粒 Infinity Stone,是往後的伏線。而且部分情節發生在另一個星球 (Asgard),畫面上有不少新鮮感。另外,對Jane Foster (Natalie Portman所飾) 的描寫也較重,有不少文戲,我覺得好睇過 Thor 1。
Captain America 2,講及 SHIELD 的瓦解,為往後的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帶出變數!亦對 Captain 個人冰封重生後的心態有深入描寫!
Guardian of Galaxy,哈哈,與前述英雄片截然不同,如果不是宣傳介紹,我呢類非美漫迷真的不會知道與 Marvel 有關。香港票房麻麻,但美國好收得,高過 Captain 2。當中更講及 Infinity Stones 以及 Thano,相信會對 Avengers 3 有很大關聯。
來到 Avengers 2,oh, 又是拯救地球危機。英雄眾多大堆頭,但如前述般又不及 Avengers 1甚至 Iron Man 3 般誇啦啦,與我期望有落差。
又是英雄眾多的關系,很難對他們有深刻的描寫吧。兩套Avengers都係,最深刻係 Hawkeye 及 Black Widow,可能由於本身沒甚麼特殊能力,所以兩套中都有較多的描寫。Nick Fury 今集無乜戲份,這個大家長的責任部分也落在Hawkeye身上,所以比上一集更搶鏡。
上wiki一看,Avengers 2 並不是 Phase 2 的完結之作,還有一部,就是七月上映的 Ant Man,希望會有較大的驚喜。

3.  Iron Man 3 究竟是甚麼位置?
基於 Avengers 1的紐約事件,Tony Stark 對外星人入侵有一種恐懼,於是 Iron Man 3 不斷制造戰甲。片末交代把戰甲毁滅,自己亦做手術,身體無需要 arc reactor。但怎樣接去 Avengers 2?片中沒有交代,或許 Arc reactor 只裝在戰甲上吧?片中沒有提及 (或許在我去洗手間的數分鐘內提及我 Miss 左?)
另外,Avengers 2 中沒有數十套戰甲,但 Tony Stark 仍做左數個無人控制機械來幫手維持秩序。這是基於甚麼心態?片中有描述 Tony 對紐約事件的陰影揮之不去,覺得應該要做多一點,既然如此,新系統是否應該比 Iron Man 3 時更強呢?但並不見得……

最初 Ultron 人工智能系統,講到好勁,應該勁過本身 Tony 的 JARVIS 吧?Ultron 有了自我意識,認為要消減人類,它亦制造了大批無人機械人,哈哈,作為觀眾的我,亦不覺得 Ultron 的眾多機械人,會比起 Iron Man 3 由 JARVIS操控的數十套戰甲厲害。

我覺得 Avengers 2 的製作人,完全忘記了整個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中已拍過一部 Iron Man 3。
Tony Stark 因恐懼製造了數十套戰甲,到了 Avengers 2,又係基於同樣恐懼,製造了 Ultron!?那麼,Iron Man 3發生的事件對 Tony 有甚麼影響?在 Avengers 2 沒有觸及,纏繞著他的繼續是紐約事件。
數十個物體飛來飛去的畫面,Avengers 已出過 (外星人),Iron Man 3 出過 (戰甲、敵人),Avengers 2 又出?論外型,Ultron 的機械人像是 Avengers 1 的外星人與 Iron Man Armors 的混合,真是慳水慳力。

這集的重點,相信是使各人知道 Infinity Stones 的存在,並猜測有人背後做緊野。為Avengers 3 舖路,

雖然對 Avengers 2有不滿,但情況許可的話我相信日後還會入場。

Ant Man,雖然未知故事如何,但如前述作為 Phase 2 的結束,應該有睇頭!

雖然沒有 Iron Man 4,但有 Captain America 3,應該是 Iron Man 與 Captain America 雙主角吧?故事是關於 Super Human Registration Act,美國希望立法,要有特殊能力的人進行登記。漫畫中
Tony Stark是支持立法的一方的代表人物,Captain America 則是屬於反對的一方。這個框架對故事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不知會否像漫畫般,Steve Roger 被暗殺,由 Captain America 2 中的 Winter Solider 擔當美國隊長。

Spiderman,Marvel Studio 與 Sony 傾掂數,往後蜘蛛俠極有可能在 Avengers 中出現!

不知 Marvel Studio 何時才可收回 X-men 系列的版權?Avengers 2 中出現的 Quick Silver 及 Scarlet Witch,已經與之前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中出現的角色很不同,因為事實上他們亦是 X-men 的角色,但版權所限,竟然不可以作為 Mutant?實在有點……

雖然上兩套 x-men電影都好看,但相信一眾fans更想看到狼人、磁力王等在 Avengers 中出現。



水貨?

一週一行究竟有甚麼影響?

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影響,就是引致國家分裂,中港兩地矛盾。奇怪的事,並不是由甚麼反政府政黨做成。如果正如一男子之說是他的功勞,那麼做成這個分裂局面的,正正就是該男子吧。

某日行超市,超市經理同個客係到嘈。超市經理覺得反水貨的行為是不要得,他羅列出很多「理據」,例如走水貨的很多也不是大陸人,又說甚麼你去旅行當然是拖行李箱,中國咁多人口,統計上多中國旅客實在不出奇……

哈哈,我不知那位經理去旅行時是否會拖著個行李喼在行道上橫衝直撞?大家會這樣做嗎?我就不會,通常行李箱放在旅店,自己輕鬆寫意地離開酒店。

或者「水貨客」這個名詞有點誤導。那些拖著一箱二箱的,未必真是走水貨圖利,而是一班對自己國家發展感到驕傲但又不信賴國家品質安全的可憐小市民,為保障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唯有去到他方掃貨自用罷了。他們不是走水貨圖利,大家錯怪了這班可憐的小市民啊!

無法啦,蝗X、大陸 X 等字眼,用在一班與本地市民道德價值不同的人身上,被視為甚麼歧視,TBB 等媒體經過過濾,漸漸大家只以「水貨客」三字概括了一班拖住行李箱橫衝直撞、插隊、疴屎的不知甚麼東西,他們明明不是走水貨卻蒙上不白之冤,確是滿肚子都是氣,找我們港燦出下氣啦。

其實如果確是打擊「水貨」,何須用到一週一行?很多所謂水貨,例如進口奶粉、電器等東西,在大陸是需要繳稅的,內地關口嚴格執行當地法律 (如果大家覺得有的話),相信已經杜絕到走水貨活動。

何需要深圳政府出手推行一週一行?看新聞,這個行動引起不少深圳市民對港人的仇視!北區藥房生意大受打擊,矛頭直指我們這班港燦。這個中港矛盾的源頭完全是我們一班港燦!白白食了一隻大食貓。



數日後新聞所見,水貨集團有其妙計繼續走水貨。但深圳人對港人的怨氣,港人對水貨客及港府的怨氣,卻不會有所減退。

我心諗,一班真正想搞港獨、製造事端的人士,一定要高呼:「CY 萬歲。」

李登輝是台獨之父的話,那麼 CY 會是港獨之父嗎?

Sunday, March 15, 2015

橙汁

有不少朋友都喜歡飲橙汁,你們會選購哪些橙汁呢?超市盒裝橙汁?果汁店的鮮榨橙汁?還是自己親手去榨?

我覺得去超市購買最為方便,但看見不同牌子的價錢差距甚遠,實在搞不清內裏有何分別。

例如香港人最熟識的 XX 先生,一公升裝售價十多元,其他較不出名的牌子會便宜數元,這個差距不太大,但另一個美國牌子,牌子 T,它標榜不加色素和防腐劑,一公升裝也有兩款,一款三十多元,另一款 premium 的售四十多元。

看看盒上印有的成份,牌子 T 的果然沒有其他色素添加劑等,以甚他賣十多元的均有加上。賣十多元的,主要成份是水,然後是 Concentrated orange juice,接著是其他添加物質。

看有效日期,四十多元的一款,見貨架上的大約在一至兩星期內便到期,而三十多元的一款大約還有三至四星期到期,其餘十多元的,全都是兩個月後到期。不難理解,較遲到期的是添加了防腐劑。

而牌子 T 的兩款均沒有其他添加劑,它們有甚麼分別?賣四十多元的,成份寫上 100% orange juice,而三十多元的,則是 100% orange juice from concentrate。

由售價上來看,orange juice、orange juice from concentrate 及 concentrated orange juice,應該是三款不同的東西,究竟有甚麼分別導致如此大的售價差距?實在不得而知。字面上看,concentrated orange juice 就是濃縮橙汁,label 上沒有進一步解釋,直觀上,濃縮了,當然要加水才適合飲用,成份上當然要有水,所以售十多元的數款,主要成份是水,實在合理。較令我感到奇怪,究竟 orange juice from concentrate 又是甚麼東西?concentrate就是濃縮之意,但這款橙汁的成份並沒有水!又沒有指示要自行加水飲用!

看似最健康的,果然是最貴。錢可以買到健康,某程度上是有根據的。

貴得合理嗎?現在我們去買橙,普通大小的,大約四元一個,之前我試過,一個橙大約榨到100 mL - 150 mL 的橙汁,即是要用 7 - 10 個橙才榨到一升橙汁,成本約 $30 - $40!自己動手做,較牌子 T 最貴的那款便宜少許!

另一方面可見,自己動手是不可能以十多元便榨到一公升橙汁。究竟那些算是甚麼橙汁?斷估會好過電視節目所見內地所售的那些橙色化學液體,但我不相信會是真正橙汁。

要飲真正橙汁,最可信的還是自己去買橙自己榨 :P

Sunday, February 15, 2015

Ender's Game

最近看了一部科幻小說,《戰爭遊戲》(Ender's Game)。

話說我本來想借飢餓遊戲第三集,明明在電腦見到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去到書架就找不到。突然見到一本XX遊戲,拿來一看,噢,原來並不是飢餓遊戲,而是戰爭遊戲!看封面的介紹,像是大有來頭。份量約四百多頁,讀者對象應該是 young adults,感覺上輕快易明,於是借來一看。

看畢後,覺得很正。故事背景是未來的地球,經歷了兩次外星蟲族的入侵,為了應付第三次入侵,會在地球上挑選優受的小孩接受訓練。主角安德便是其中一名小孩,故事便是講述他被選入訓練學校直至打敗蟲族的經歷。

在我的角度,其實我不認為這是科幻小說,這是一部以科幻作包裝的小說。如果只講科幻,在發表的年代或許驚為天人,但在今天的眼中,不是甚麼新事物了,例如故事中的網絡世界,在今天已得到廣泛應用。故事中戰鬥學校常用的電子書桌,雖然今天電子校園仍未普乃,但在發達地區哪有小孩未用過平板電腦?重力的控制在今天仍未可行,但已有不少科幻故事有所描述,哈哈,打機時我也在無重力狀態下作戰呢!

隨著時代的改變,新的科技會漸成落後,但好的故事當中所帶出的訊息,是永垂不朽的。在今天的用語,安德應該是「資優」兒童,資優兒童會有乜壓力,相信此書會給予大家部分答案。作者創作故事的時代,正正是東西冷戰,故事中的地球政治氣候亦帶有這個氣味。雖然東西冷戰已結束,但環顧四周,宏觀如世界大事,抑或在彈丸之地的香港,政治生態也是這個樣子,權力與利益的遊戲!

在香港,大部分人,包括小弟,並沒有受過軍訓。我相信受過軍訓的話,閱讀此書會更能找到共鳴。

實在很奇怪,為甚麼很多近代外國經典小說在華文世界未受重視呢?

例如 The Lord of the Ring 亦是一大經典,但若非有 Peter Jackson 的電影版走紅,相信今天在香港不會有多少人知道。

Philp Pullman 的 Dark Material Trilogy,大家聽過嗎?也是經典作品,可惜早幾年第一部曲的電影黃金羅盤未能走紅,現今在書店也難以看見有關小說。

Ender's Game 的出現、走紅年代,正好是我的讀書時期,但並未有師長向我們推介這青年讀物呢!

該小說在推出時,同一年內奪得兩個科幻小說大獎:Hugo award, Nebula award!

上 wikipedia 一查,這個 Ender's Series有好幾部,作者 Orson Scott Card,是至今唯一一位連續兩年套得這兩個科幻小說大獎,分別是 Ender's Game,及這個系列的第二部:Speaker for the Dead。

想借第二部來看,原來暫未有中譯本,更不用說這系列的其他幾部,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我所看的《戰爭遊戲》,是由少年天下於2013年出版。看 Wikipedia ,台灣在2005年出過另一個繁體版,而大陸在2003年也出過簡體版。留意,無論是2003、2005還是2013,均與英文原版相差了好一段時間!或許這類小說真的不合這地區的口味。香港人最熟識的科幻作品,應該是衛斯里系列?

個人覺得,科幻小說不受重視,或許與我們的教育有關。科學教育,科普作品,科幻小說,三者可謂相輔相成。有這個思維,才可接受到這類作品,而這類作品,亦可以刺激我們的思維!

少年天下於2013年出的版本,相信出版視是希望藉著2013年的電影版會帶起熱潮催谷銷量。可惜電影版也不是突出,在華語地區亦未受重視,坦白說,我個人甚至沒有印象在香港上映過這電影。事實確曾上過,可能那段時間我在處理結婚事宜並未留意。

有朋友說電影版其實很爛,但我看完小說版亦很有興趣看看電影版。果然,三個字,爛得很!

有如哈里波特電影版,我覺得這類電影最大問題是假設了觀眾看過小說,以致角色的朔造十分薄弱。如果未看過戰爭遊戲小說,你是無法理解各人的行為舉動,一切也變得不合理!

更甚者,是刪去了地球方面的故事,只集中在安德身上,你會覺得是看著一班傻仔糊裏糊塗唔知搞乜,但最後拯救了全世界!



Sunday, January 25, 2015

Into the Woods

最近看了一套電影,魔法黑森林 (Into the Woods),個人覺得這電影實在是爛得很!

警告:以下內容是嚴重劇透!

看之前,沒有看過甚麼影評,眼見迪士尼出品,應該都是 Fantasy 類的電影,開開心心消磨兩個鐘也不錯,結果與我的期待相差太遠。而且 cast 也很大,應該不錯吧!

首先,這是一套歌舞片,片中演員經常唱歌,實在很煩。

看海報介紹,像是把幾套童話故事結合,好像幾吸引?我都以為係,但真相是幾條線也沒有結尾似的,結局絕對不是傳統的 happily ever after。是悲劇收場?也不是,結局就是不知所謂,甚至可以當是沒有結局。

巫婆的結局如何?悲傷過度,施展完魔法不知到了哪裏?死了?

長髮姑娘那一段,道出對巫婆的討厭然後同王子離開……與其說是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不如說是無奈吧?像是討厭父母的少女,遇上俊俏的花靚,選擇跟佬走吧。

仙豆同小紅帽不作多述了……

最離譜是灰姑娘一段……
結局是,灰姑娘的王子有外遇,是一段離奇的外遇!在森林遇上麵包師的老婆,不知為何兩人擁吻起來!大佬,這是一套一級片!一男一女毫無舖排不知為何地擁吻起來,絕對不是正常情節,如果作為一個家長帶小朋友入場,真是不知如何解釋。如果繼而男女再進一步除埋衫係到打野戰,這便簡直是典型日本AV的情節!真係要高呼一句,Oh My God!

最後,麵包師的老婆也不知為何跌死了。天意?
麵包師、灰姑娘、仙豆jack、小紅帽,四人一起生活。留意,沒有說是 happily ever after ……不知為何要一起生活。也不是因為王子kiss 了麵包師的老婆,於是灰姑娘要報服定唔知點跟左麵包師做佢妹仔,像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四人最後走在一起,故事不知如何安置,便要他們四人一起生活下去吧??

這個絕對不是童話故事。簡直是神到爆的非一般故事。

看罷電影後,看 wikipedia 介紹,發現是改編自一部同名的歌舞劇!原著歌舞劇更不像一級呢!

我想,香港的評級制度簡直是腦殘的!表面上有粗口的一定是二級甚至三級,童話包裝毫無粗口就必定適合一家大細觀看!?

Sunday, December 14, 2014

Google Drive and Chromebook

不知大家有沒有附費使用 Google Drive 的服務?最近見到一個優惠十分之抵用。

過往買 Chromebook,Google 是會送兩年 100 GB 的 Google Drive,現時有節日優惠,買 Chromebook 是送出兩年 1TB 的服務!

http://googledrive.blogspot.hk/2014/11/getting-in-holiday-spirit-1tb-of-drive.html

去 Amazon 查一查,發現 Chromebook 亦在做節日優惠,最便宜的數款型號均在 USD 200 之下!抵玩過平板電腦。

查一查 Google Drive 的價格,現時 1TB 服務每月須 USD9.9,即是兩年要 USD237.6,Google 這次送出的服務價格本身較 Chromebook硬件還要貴呢!哈哈,有需要的話買一台 Chromebook 回來,如果 chromebook 無用,找法子脫手,可說是賺了!

不過在香港不能直接向 Amazon 訂購 Chromebook,有需要的話找其他代購服務幫手吧!

講真,如果 Chromebook 有港行,就算維持 100GB,我覺得以千多元港元來說實在吸引。輕,薄、有 Keyboard。要 touchscreen 的話,最便宜的型號在三百美元之下。不過 Chrome OS 暫時對我來說不太實用,但見網上教學,有方法運行 Android Apps 及安裝 Linux,這樣做會實用得多!

不過 Google 近年力推 Chrome OS,特別是在教育市場!

哈哈哈,有空的話,在自己的 Desktop 安裝 Chromium OS 體驗一下先,或許一試難忘 :P

大數據

大數據 (big data) 這個課題近年炒得很熱,但在香港像不太熱烈似的,哈哈,或許,因為這個暫不是能令股票市場興波作浪的概念吧。

這個概念在台灣看來熱得多。在書局,會見到數本台灣出版的書籍,書名均有「大數據」三個字。某日在圖書館翻閱台灣的舊雜誌,也是以此為題。原來鴻海科技集團 (Foxconn,富士康的母公司) 董士長郭台銘先生在數月前甚至誇口,要出三倍人工與 Google 搶員工呢!很熱鬧啊!

簡單來說,大數據就是從大量數據中找出事件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是指統計上的關聯 (statistical correlation),而並非事情發生的因果關係 (causal relation)。兩者有甚麼分別?例如早上鬧鐘響起起床的時候,我常會聽見小鳥的叫聲。因為鳥聲而出現鬧鐘聲?這是因果關係,但此情況下這個因果關係並不成立,因為鬧鐘之所以會響很明顯是因為我調校了鬧鐘,而不是因為有鳥聲。那麼是否因為有閙鐘聲而出現鳥聲,這果也是因果關係,我不知道是否成立。但是,鬧鐘聲與鳥聲在我起床時很多時會同時出現,兩者便算得上有一個統計上的關聯,當中可以存在或不存在因果關係。

看該雜誌,見到一個厲的例子,應該是引述自某本講大數據的著作。話說美國有關當局欲了解流感爆發的情況,但當等到醫療機構的匯報、醫生的判斷,以及種種原因,實在須時太久而且也不準確。而 Google 則想出一個方法,利用它自身搜尋引擎的優勢,用一些方法找出了搜尋字眼與流感暴發的關聯,有效且準確地預測到流感爆發!

關鍵在於,如何有效處理大量數據。以前,受時間、金錢以及種種資源所限,要收集大量數據很困難,就算收集到大量數據,要對其進行分析及研究亦十分困難的。於是往往只從母體 (population) 抽取樣本作研究 (sample) ,亦發展了相關的數學理論。

隨著電腦的功能日益強勁,以前不可能的事在今天亦變成有可能。Google 在這個年代,可以說掌握著絕對的優勢,它的業務可以說掌握著收集、處理以及分析大量數據的技術。預測流感暴發,是就特定目的來作出預測,如果沒有明確特定目的,便是預測未來吧!或許它日大家進入 google.com 進行搜尋,除了會看到 web, image, map 等數個範圍,還會有 prophecy 吧?實會準過黃大仙!

哈哈,真的嗎?我當然不會知道。但是近十年這世界產生的數據日益增加,當中九成九可能都是垃圾數據。科技日益進步,我越覺得真正有貢獻有意義的科技是越來越少的,不同的高科技產品使人目不暇接,我們會看到哇一聲,驚訝著這些以前看似不可能的技術,腦袋被一剎那的刺激所蒙騙,乖乖地付出花碌碌的銀紙,浪費了不少光陰。

預測未來?更重要,這個技術能夠分辨出垃圾與非垃圾!

大家有使用方糖 (sugar cube) 嗎?

某天閒逛超級市場,對著貨架上各式各樣的糖在發呆,想起了小時候曾有一段日子,社會上是流行過「方糖」的。

大家有用過嗎?像是把白砂糖壓成正方體似的。那時太古出品的方糖,盒子是紅色的,記得家中亦曾買過來使用過一段短時間,後來為甚麼不買?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砂糖較抵用吧,而且份量的控制也較方糖方便。

以前的餐廳、茶餐廳,也是用方糖的。記得電視劇的對白,在餐廳中飲東西,一人打開蓋子,就會問同行的朋友「你要幾多粒糖?」,或者「你要 2 粒糖,對嗎?」,有時一些人會要 3 粒糖的!現在想起來,3 粒糖應該超甜的,一粒糖的份量印象中多過一匙糖呢!

現在茶餐廳那個盛載糖的罐內,所載的通常是白砂糖,餐廳、快餐廳則用包裝糖吧,看起來較衞生。

那麼,現今還有甚麼人會用方糖呢?

有一種糖,我覺得很特別的,就是啡糖 (brown sugar)。我講的不是食糉用的啡糖,而是那種透明、帶有啡色,粒狀結晶似的,結晶體較砂糖大粒得多!

我鍾意飲咖啡,但有一段時期,我是不會在茶餐廳飲熱咖啡,要飲,就飲凍咖啡!不知何固,我覺得茶餐廳的熱咖啡是超難喝的。

後來,發現原來像 starbucks 等咖啡店,飲咖啡是可選擇用白砂糖還是啡糖的,或許不同的咖啡應配上不同的糖。在一些茶餐廳,飲熱咖啡也是用啡糖,我覺得美味得多!之後,在茶餐廳點熱咖啡的話,如果無啡糖,我發覺就算不加糖也較加白砂糖美味。港式茶餐廳那種熱咖啡,在加了白砂糖後簡直把整杯咖啡也毁掉,而啡糖配咖啡則把咖啡的味道提升去另一個境界,確是神奇!

Sunday, November 16, 2014

3 Fingers Salute

看過一段舊聞,頗令人無言的。

在《飢餓遊戲》中,有一個手勢是這樣的,竪起左手中間三隻手指 (小說版是左手,電影版變為右手),親吻一下該三隻手指,然後向天舉起。這個手勢在 District 12 是表示尊敬、多謝,在葬禮亦會使用。故事發展下去,這個手勢亦象徵著對獨截的 Capitol 的反抗。

這個手勢,被泰國人借用以示對軍政府的沉默反抗。另人覺得膠爆的事,軍政府後來禁了該手勢。

這些令人感到驚異的事情,曾經我會認為永不會在香港發生。膠人膠事,我想在今天,無人夠膽敢講,因為香港已由福地變為一塊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