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mputer.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mputer.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May 20, 2015

Docx 中的爛 bugs

引言

Microsoft Office 自 2007 起,有兩大改變。

第一,介面大改,用甚麼 ribbon ,說甚麼使用更方便。坦白講,對完全未用過 Word 的人來說可能較方便。但用慣的話,實在是更麻煩。例如,文件內有一段文字,我用 mouse highlight,然後 right click,你會發現,今次彈出來的 menu,與下一次彈出來的可能會不同! Microsoft 說甚麼程式能智能地彈出大家最合用的功能。Holy Shix, what the fxxk TMD,為甚麼我做同樣的同動作,我當然期望出現相同的結果,慣了的話憑感覺我便可點中想點選的那一欄。現在次次不同,每次我都要用心望清楚!這個智能設計,全名應為低智能設計吧。

有一些設定,本來在同一個設定視窗下,在不同的tab內作設定便可完成。現在選完一個,按完確定。出番去再選另一個……mouse 都要 click 多幾下……

這個低智能設計,不少人已彈過。今日我想講的,集中在 2007 起的第二個改動,docx。

2007 起更改了預設的格式,稱為甚麼 office open xml。舊有 word document 的 file name extension 由 .doc 改為 .docx,以作識別。

看介紹,好巴閉似的,乎合甚麼甚麼 standard,甚麼 ECMA-376、ISO/IEC29500……

但用下去,我覺得當中的 Word 真是問題多多,新不如舊。當中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在繪圖畫布 (Drawing Canvas) 出現。

不知由哪時開始 (XP?還是2003?),Word 引入了繪圖畫布。一直我也覺得在繪圖畫布中畫圖較為方便,如對齊、配置等功能可以更有系統地做到,亦可使文字與圖分割有序。但來到 docx,出現了不少令我難以置信的問題:


1. 繪圖畫布內不能使用對齊功能

假設我想繪畫一個漂亮對稱的十字圖案,繪畫一條水平線,再繪畫一條鉛垂線,利用「水平置中」及「鉛垂置中」,便可輕易對齊,做出十字圖案。但是,在 docx 中,在繪圖畫布內的物件是不可以用對齊功能!奇怪的是,若物件不是在繪圖畫布內建立,例如在主文件中繪畫,設置成「文字在後」,你便可以使用對齊功能。

這個問題我在 Word 2010 中發現,Word 2013 好似已作修正。

這可能不是 Docx 的問題而是 Word 的問題嗎?我不認同。如果你在 Word 2010 中把文件另存為 doc 格式,你便可以在繪圖畫布中使用對齊功能。

2. 繪圖畫布內的線條亂飛

這個,我不作詳細描述了,如畫布內有多個物件,總之你想正正常常用「線條」,畫出的線條會不知往哪裏飛去,很多時會依附在甚他物件上。
折衷辦法是改為用「手繪多邊形」來畫直線。這個折衷方法,我在一個非官方的 office forum 發現。該樓主可真是 MS 忠實粉絲,不斷維護 MS。明明是直線,為何要「繪畫多邊形」,一點也不直觀。而且部分性質用多邊形是改唔到。
初步試,Word 2013 好似修正了這問題。可見 MS 也承認是自家問題。

3. 繪圖畫布內的文字方塊格式不可複製

在繪圖畫布內繪畫一個文字方塊,在文字方塊內打一些英文字,如果你沒有修改過 Word 的預設樣式,這些文字的字型應為「Calibri (本文)」。把這個文字方塊複製,然後在同一個繪圖畫布內貼上,相信大家會期望這個新的文字方塊與舊的一模一樣,以前 Word 2003 年代亦是如此。但事實上,新的文字方塊的字型會更改為「Times New Roman」!不但如此,大家可試試修改下一些段落格式,例如「……貼齊格線……」,再把文字方塊 copy and paste,你亦會發現段落格式亦有改變。假設我設定了文字方塊內的「樣式」,例如記作「文字方塊樣式1」,把文字方塊 copy and paste,你會發現新的文字塊樣式,並不是「文字方塊樣式1」!
奇怪的是,如果文字方塊不在繪圖畫布內,而是在主文件,文字在後,沒有這個問題。
另一個奇怪的東西,如果我們不使用「繪製文字方塊」,而是用「簡單文字方塊」,這時default 的字型不是「Calibri (本文)」,而是「Calibri 」,當你把這個文字方塊在同一個繪圖畫布內 copy and paste,字型不會改變。但如果修改過段落格式,仍會有影響。

有一個折衷方法,就是不要用 keyboard 的 ctrl + c, ctrl + v ,也不要用 mouse >> right click >>... 來 copy and paste。你可以按實 keyboard 的ctrl,並用mouse拉動文字方塊來進行 copy and paste,你會發現可保留原來的格式。不過,如果你需要在不同文件之間進行copy and paste,便用不到這個方法了。

如果使用 doc 格式,繪圖畫布亦沒有這個問題。十多年前的 2003 也沒有這個問題。

Word 2010, 2013皆有此問題!不知將推出的 Word 2016 如何了……

4.  消失了的文字方塊

有時把主文件內 (不是繪圖區內) 的文字方塊 copy and paste,你會發覺文字方塊會不知去了何處。但你如個search 一 search 文字方塊內的內容,word 會找到東西,但仍不會在文件中看到該文字方塊。我估計文字方塊超出了頁面範圍,但又沒有去到下一頁,文字方塊消失在時空的陜鏠之中……不能逃出來  :(

結語


我主要在 2010 及2013 中測試,實在很奇怪過往 (2003) 沒有問題的地方,為何現在問題多多。更甚者,office 使用者眾,很多問題均已被發現。以上部分問題,我在 google 尋找,亦有人提及,部分更出現在 MS Office 的 Forum 內。但 docx 已經歷三代,仍未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 Microsoft Office 是免費產品,這些問題我全都可以容忍,但是大家也知道 Microsoft Office 是甚麼價錢吧,你可以容忍嗎?


Sunday, December 14, 2014

Google Drive and Chromebook

不知大家有沒有附費使用 Google Drive 的服務?最近見到一個優惠十分之抵用。

過往買 Chromebook,Google 是會送兩年 100 GB 的 Google Drive,現時有節日優惠,買 Chromebook 是送出兩年 1TB 的服務!

http://googledrive.blogspot.hk/2014/11/getting-in-holiday-spirit-1tb-of-drive.html

去 Amazon 查一查,發現 Chromebook 亦在做節日優惠,最便宜的數款型號均在 USD 200 之下!抵玩過平板電腦。

查一查 Google Drive 的價格,現時 1TB 服務每月須 USD9.9,即是兩年要 USD237.6,Google 這次送出的服務價格本身較 Chromebook硬件還要貴呢!哈哈,有需要的話買一台 Chromebook 回來,如果 chromebook 無用,找法子脫手,可說是賺了!

不過在香港不能直接向 Amazon 訂購 Chromebook,有需要的話找其他代購服務幫手吧!

講真,如果 Chromebook 有港行,就算維持 100GB,我覺得以千多元港元來說實在吸引。輕,薄、有 Keyboard。要 touchscreen 的話,最便宜的型號在三百美元之下。不過 Chrome OS 暫時對我來說不太實用,但見網上教學,有方法運行 Android Apps 及安裝 Linux,這樣做會實用得多!

不過 Google 近年力推 Chrome OS,特別是在教育市場!

哈哈哈,有空的話,在自己的 Desktop 安裝 Chromium OS 體驗一下先,或許一試難忘 :P

大數據

大數據 (big data) 這個課題近年炒得很熱,但在香港像不太熱烈似的,哈哈,或許,因為這個暫不是能令股票市場興波作浪的概念吧。

這個概念在台灣看來熱得多。在書局,會見到數本台灣出版的書籍,書名均有「大數據」三個字。某日在圖書館翻閱台灣的舊雜誌,也是以此為題。原來鴻海科技集團 (Foxconn,富士康的母公司) 董士長郭台銘先生在數月前甚至誇口,要出三倍人工與 Google 搶員工呢!很熱鬧啊!

簡單來說,大數據就是從大量數據中找出事件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是指統計上的關聯 (statistical correlation),而並非事情發生的因果關係 (causal relation)。兩者有甚麼分別?例如早上鬧鐘響起起床的時候,我常會聽見小鳥的叫聲。因為鳥聲而出現鬧鐘聲?這是因果關係,但此情況下這個因果關係並不成立,因為鬧鐘之所以會響很明顯是因為我調校了鬧鐘,而不是因為有鳥聲。那麼是否因為有閙鐘聲而出現鳥聲,這果也是因果關係,我不知道是否成立。但是,鬧鐘聲與鳥聲在我起床時很多時會同時出現,兩者便算得上有一個統計上的關聯,當中可以存在或不存在因果關係。

看該雜誌,見到一個厲的例子,應該是引述自某本講大數據的著作。話說美國有關當局欲了解流感爆發的情況,但當等到醫療機構的匯報、醫生的判斷,以及種種原因,實在須時太久而且也不準確。而 Google 則想出一個方法,利用它自身搜尋引擎的優勢,用一些方法找出了搜尋字眼與流感暴發的關聯,有效且準確地預測到流感爆發!

關鍵在於,如何有效處理大量數據。以前,受時間、金錢以及種種資源所限,要收集大量數據很困難,就算收集到大量數據,要對其進行分析及研究亦十分困難的。於是往往只從母體 (population) 抽取樣本作研究 (sample) ,亦發展了相關的數學理論。

隨著電腦的功能日益強勁,以前不可能的事在今天亦變成有可能。Google 在這個年代,可以說掌握著絕對的優勢,它的業務可以說掌握著收集、處理以及分析大量數據的技術。預測流感暴發,是就特定目的來作出預測,如果沒有明確特定目的,便是預測未來吧!或許它日大家進入 google.com 進行搜尋,除了會看到 web, image, map 等數個範圍,還會有 prophecy 吧?實會準過黃大仙!

哈哈,真的嗎?我當然不會知道。但是近十年這世界產生的數據日益增加,當中九成九可能都是垃圾數據。科技日益進步,我越覺得真正有貢獻有意義的科技是越來越少的,不同的高科技產品使人目不暇接,我們會看到哇一聲,驚訝著這些以前看似不可能的技術,腦袋被一剎那的刺激所蒙騙,乖乖地付出花碌碌的銀紙,浪費了不少光陰。

預測未來?更重要,這個技術能夠分辨出垃圾與非垃圾!

Sunday, September 21, 2014

iPhone 6

全城熱炒 iphone 6,我也想發個小財幫補一下零用,可惜未試過抽中。

哈哈哈,俗言有云,唔係你財,唔入你袋!

其實,我又不太失望。現時炒一部 iphone 6,獲利一兩千?一部 iphone 6 plus,獲利五千以上?

看回報,介乎六合彩四獎與五獎之間。
六合彩中四獎的概率約為 0.0000450520802 ,而中五獎的概率約為0.0009235676442。意思是平均購買22197注六合彩才中一次四獎,平均購買1083注才中一次五獎。我購買六合彩數年,都未中過四獎或五獎。抽了兩次 iphone 6,兩次都抽不中,看來也很合理。這樣想是否太過阿 Q?Anyway,我只想同大家講無須太失望,中左就當 bonus。

日前行過電訊商,把玩了iphone 6 及 6 plus 一會,蘋果的產品設計確是有一絕。縱然 Htc 話蘋果設計是向其 M系致敬,也雖然它們都是金屬機身,但拿在手中兩者的感覺確是不同。iphone薄得多,雖然薄,但是你不會覺得弱不襟風,相反,在手中的感覺很結實呢!實際上能承受多強的撞擊,就等著外國人的變態測試吧。

與其說 iphone 6 像 M8,其實他更像我手上的 LG Optimus G。哈哈,這個當然啦,LG 的是抄當年的 iphone 4/4S 吧!如金 iphone 6 放大至 4.7寸,Optimus G 也是 4.7寸,正面看的話,確像孖生兄弟。

iphone ,ipad 系列的外型及 OS,幾年來我都覺得有其吸引性,可惜是價錢太貴,不是我能接受的範圍,所以一直也未買過來使用。

想起來,這幾年我也變了。以前提起炒賣,我內心實在不安、內疚、羞愧。現在?一笑置之。是甚麼原因?算是生活迫人嗎?也不算吧,起碼有三餐温飽,信用卡 credit 亦足以付錢去買部 iphone 來轉售圖利。只是覺得,我去可憐 iphone 6的真正用家無機用,哪又誰來可憐我這個買不起樓的打工仔?

這幾年工作的心態實在很差,不斷努力儲錢,但樓價升幅高於人工升幅,就像所有努力也付諸東流。

天真的講句,我很鍾意奧海城上蓋那些私樓,那一帶環境、交通也不錯。那頭頗寧靜,但要旺的話過去旺角也很方便,更吸引的是樓下有戲院!去電影中心也很方便。當年幻想,當我有咁多咁多積儲,人工有咁多咁多,我就應該買得起。這個目標,早己達到,但仍然買不起,像是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了。

當年係幾時?哈哈哈,好似大學都未畢業,奧海城商場還是水靜鵝飛的時期。現今商場旺得多了,百老匯戲院亦變成 The Sky。那個保齡球場,與大學同學也打過數次波,現今變成樓般示範單位,不禁令人希虛。

莫講是這類只有約十多年樓齡的單位,在市區的話,三四十年樓齡的也買不起,自由市場的居屋也買不起。屯門都要過三百萬?Oh... My... God!

要追上一種炒賣中的商品,那麼本身就要炒賣其他商品?報紙話有人炒 iphone  6五小時賺過百萬……但首先要有 450萬的本錢入貨 :P

Sunday, June 22, 2014

Windows 8, Linux, UEFI

不知有多少朋友在使用 Windows 8?

很多人都覺得格仔界面十分討厭,於 Desktop 上實在不實用。我也有這感覺,但用落也習慣,何況我大部分作業也在 Linux,行 Windows 對我只是用來打打機,無乜所謂。

我覺得 Windows 8 最麻煩之處,就是強制廠機的 BIOS 設定必定要用 UEFI 來 boot windows 8,不可使用 MBR……

一年前,我的 Desktop 壞了,那時又忙,無時間去砌機,見樓下不用 $3000 便能購買一台 Lenovo 機,Pentium G2020,4GB Ram,連 Windows 8,很抵似的,於是買下來諗住唔駛煩……

按下電源,很快便設定好基本的 windows 設定。於是我把我原本的 Linux Harddisk 也插進去。奇怪,不能 boot 進 linux。就算我只插 linux 的 harddisk,底版設定用 legacy mode 也如是。

要把我的 linux harddisk 的 bootloader 轉為用UEFI,也頗花工程,我要重新分割硬盤才行。因為舊有的 /boot 不夠大去做 ESP (EFI system partition),重割的話我不如重裝 linux,反正舊有我用32 bit,現在的 CPU 我可行 64 bit,但無時間慢慢搞,有時間的話我出左去砌機啦,又怎會買廠機!也不想把 linux 的 boot loader 裝去 windows 的 ESP,這樣做如果 windows 死左我怕會連 linux 也可能 boot 唔到。於是,用 boot 機 USB 去 boot。

奇怪的是,我用 boot 機 USB,那個 USB 上的 MBR 底版是行到,接著用 USB 上的 boot loader boot 進我harddisk 上的bootloader,成功 boot 機。 至今我也搞不清為何底版不能運行到我harddisk 上的 MBR。

事隔一年,終於的起心肝重裝。搞 UEFI 真係好麻煩,上網所見,不同底版也有不同的問題,沒有 general 的設定方法。試了很久才成功 boot 到機。最終發現我要係我部機到以 UEFI  dual boot linux 的話,要 disable 了 bios 的 CMS……但網上又說通常要 enable CMS……我頂……

UEFI 其實有其方便之處,因為 MBR 受 440 bytes 的 限制。而我見我的 lenovo,廠方甚至將救機碟裝了在硬盤,沒有救機 CD 提供……不過如果死 harddisk,咁就無法了。

其實點解我會咁鍾意用 Linux?最主要係兩個字:「速度」。

係 Linux 下,開個 firefox 出來都爽 D。

Boot 機更快!

以下是systemd-analyze 顯示的結果:
Startup finished in 2.813s (firmware) + 369ms (loader) + 2.925s (kernel) + 5.288s (userspace) = 11.396s




這代表由 power on 到 boot 完機,不用 12 秒!這是完整的 boot 機,不是休眠!而使用上,boot  進 GUI 見到 wallpaper,其實硬盤的指示燈已沒有閃動,即時可用,而不像 windows 進入 desktop 後還要 load 一段時間才可正式使用。


當然,我不是用 Gnome , KDE 等較大食的 window manager,我是用 Openbox。
而且我在 initram 做了些少手腳,手動 load 入所需的 module,而非全 autodetect。
但我所用的不是 SSD,只是傳統硬盤,CPU 也不是高階型號,有這個速度,仲想點 :P。

用 SSD 的話,網上有人話 2 秒內完成 boot 機!








Tuesday, April 08, 2014

你還用緊 WIN XP 嗎?

今日,2014年4月8日,Microsoft 正式終止 Win XP 的更新服務。

Windows XP 確實經典,面世十多年,到今時今日仍有不少電腦是運行 win xp,看新聞單是香港便仍有百多萬台電腦仍然使用 Win XP 呢!

我由 Win 31, Win 95, Win 98, Win 98 2nd edition, Win ME 到 Win XP,坦白說我全都用過,當中最穩定都算是 Win XP。

最穩定,是對過往的 Windows 家族而言,較少 hang 機, 較少出現藍畫面。結果,我抵受不住,投入了 Linux 的懷抱,哈哈哈……

如果大家都想一試,我建議試下 Lubuntu。他是 Ubuntu 家族的一員,硬件要求較低,而且易、易學、易用。如果電腦可以用 USB boot up,連光碟也省卻,在我以前的 Pentium 4 上,15 - 20分鐘便可安裝完成,而且已有基本設定,立刻可以上網、睇戲等。

安裝上,一定容易及快捷過當年的 Win XP。只怕大家不敢去試。

使用上,Linux 可用的免費軟件有很多,總有合你心意。

Firefox、Google Chrome、Skype都有 Linux 版。沒有Linux 版本的軟件很多也有替代品,有些我覺得比起windows下的付費產品更佳。

要用 Office,可試下 Libreoffice

聽歌睇戲? SMPlayer

要執相?Gimp、Dcraw……

向量繪圖?Inkscape

多媒體家中串流?XBMC、Rygel……


很多很多…

至於打機,現今雖然 windows game 的陣容強大,在 linux 下通常玩一些小規模或個人開發的遊戲,但多得Steam的推波助欄,他日電腦遊戲話唔定係 Linux 的世界!Unreal 4 個 Engine 已 support Linux。

Sunday, March 16, 2014

Chromecast 用後感

引言



大家知道甚麼是 chromecast 嗎?這是一個 Google 出品的產物:

http://www.google.com.hk/intl/en/chrome/devices/chromecast/

要在家中使用 chromecast,須把它插入顯示設備 (例如大家的 LED 電視) 的 HDMI 輸入,以及接駁電源 (可透過電機機的 USB 插口取電,或接駁火牛),再透過家中的無線網絡 (簡簡單單申請寬頻服務,插個有無線功能的 router便可),便能把家中連接了網絡的其他器材內的影片、相片等多媒體內容,透過chromecast所連接的顯示設備來播放。

初看到這個 idea,覺得好正!以前要把各器材連接上電視,左插右插幾百條線,十分不便。Chromecast的價錢又便宜,只須 US$35,很期待呢。可惜遲遲也沒有在香港開賣,很失望啊。

近日有朋友的工作關係,取得幾個 chromecast,並樂意借給我玩玩。讓我與大家分享一下試玩心得。


設定


接駁好後,先進行一次簡單的設定。大家用 android 或 iphone 手機的話,可分別在 google play 及 apple app store 下載 chromecast 這個 apps,連接上家中的無線網絡,按指示進行設定便可,十分簡單。



如果要用電腦進行設定,你的電腦要連接家中的無線網絡,按說明書指示透過 browser 來設定。


用電腦來設定要注意,你一定要用 google chrome 這個 browser。我家中的電腦可 dual boot 做 Linux 及 Windows 8.1。Google chrome沒有 linux版,我用的是其孖生姊妹 Chromium,亦不能進行有關設定。結果轉去 windows,在browser再試,發覺原來更要電腦透過無線網絡接駁了家中的無線 router 才可設定。 我部電腦是透過 Lan 線連接 router,未能進行有關設定。

還是用手機或平板來設定方便得多。

失望的初試

雖然我在電腦上未能設定,但設定好後是可在電腦上應用有關的功能。

1. 電腦測試

Google 的介紹中,提到可把 Google Chrome 頁面內的內容透過 Chromecast 在電視播放。的確是無問題的,就連我在 Linux 用的是Chromium, 安裝 Chromecast 這個 extension 也可做到這效果。不得不提,Google Chrome / Chromium 是十分強勁的 Browser,隨了睇網頁,你還可透過此 Browswer 來「看」電腦內不同類型的檔案,例如作為 file manager、作為音效播放器、作為影片播放器等,這意味著你可透過電腦內的 browser,以 chromecast 播放電腦的多媒體檔案。好厲害啊!

聽落好勁?但其實不太好用,以Chromium / Google Chrome 播片、聽歌的介面操控很差,叫做播到罷了。

第二,可能是我部電腦設置的問題,透過這方法在 Chromecast 播放圖片、影片,反應很慢。真係唔會再用。

2. 手機測試

部分手機 apps,可把內容經由 chromecast 在電視播放。但這類 apps 在現階段少得可憐,最出名的只有 youtube 吧。速度尚可,與直接在手機上播放分別不大,但我發覺有些片段是不能在chromecast上播放呢,但在手機上播是可以的。不知是何緣故。

如果它日有多些 apps 支援此功能就正,例如pptv :)
更好的,就是整個畫面也可經 chromecast 播放,咁就乜 apps 都無所謂。

電腦片可播放 Google Chrome browser 的內容,手機版可以嗎?對不起,暫時沒有此功能。這是另一個失望之處。

再試的驚喜

在「手機魔法」一文,我提過透過 UPNP/DLNA 的技術,可把家中無線網絡的電腦、手機、平板多媒體檔互相以streaming 的形式在不同設備播放,例如我可用手機控制,在電腦屏幕上播放出平板電腦內的影片檔!
(見 http://deadfatboy.blogspot.hk/2013/11/blog-post.html)

那麼 Chromecast 支援 UPNP/DLNA 嗎?

Chromecast 不是用此技術,原來一些 UPNP/DLNA apps 是支援 chromecast。

試了幾隻 apps,發現 Allcast, Avia 及 Play To 也不錯。與我之前用的 UPNP/DLNA client 類似,在手機安裝後可看到其他設備內的多媒體檔,亦可選擇在不同設備下播放,但多了一樣功能,就是可在 Chromecast 播放!

在 Chromecast 播放,速度較經其他運行 UPNP/DLNA 軟件的設備上播放慢了些少,但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我用手機把電腦 (Linux 上行支援 UPNP/DLNA 軟件,如 XBMC、Rygel) 的檔案在 chromecast 播放,較由 Linux 經 Browser 在 chromecast 播放快得多!


有其他代替品嗎?


如此方便生活的玩意,是 Google 首創嗎?可以答是,亦可以答不是。其實我知道的技術己經有數過,各有優劣,Google 的亦有其不足及優勝之處。

1. Apple TV

這是 Apple 出品的一個多媒體小盒子,把它接駁電視機後,可以上網購買 影音節目來播放,亦可播放手機、電腦內的內容,更可把「屏幕」內容經由 Apple TV 播放。

優點:Apple TV 是可把整個屏幕內容播放出來,較 Chromecast 優勝。而且更是一個銷售系統,方便大家購買音樂和影片。
缺點:Apple TV 只支援 Mac OS 及 iOS。即是PC要用 Mac 機,手提設備要用 iPhone 或 iPad。

如果家中沒有 apple 設備,用 apple TV 只有買片功能吧?如果手提設備是 iPhone/iPad,電腦不是用 Mac,但又有大量多媒體檔想播放又可以點?或許使用支援 itune server 的 NAS 吧,但這又是另一筆錢。
(注意:我不是 Apple 用家,對Apple TV所知十分表面,若以上內容如有錯失,敬請原諒,歡迎指正。)

2. Samsung

Samsung出的 Smart TV,有類似的連接及播放功能,但須透過 Samsung 手機、平板進行連接。

3. Miracast

Android 4.2 或以後的設備,支援一個名為 Miracast的功能,很多近一兩年出的電視機亦支援此功能。(部分較低階的手機,硬件所限,手機廠商關閉了此功能。)
較舊的高清電視,亦可加裝 Miracast 手指做到此功能。
比 chromecast 更優勝的,就是可以全畫面 mirror 。
但亦受 OS 的限制,要Android 4.2或以上。
另外,我暫時見不到連線PC直接 mirracast的方案。

注意,上文 Samsung 的技術是兼容 Miracast,但 Apple TV 不支援 Miracast。

4. ARM board computer

這個方案,我曾想過確實執行,但無時間去搞。
就是把電視連接一台廉價小型ARM board computer (例如售價25美元的Raspberry Pi),安裝Linux,並安裝 XBMC或其他軟件 UPNP/ DLNA軟件,這樣我家中其他設備便可與電視連接。
雖然我懂設置和安裝Linux,但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耗時的一次性工作,的不起心肝去搞。對於大部分人更不懂去設置,因此這不會是一個主流方案。

展望


Chromecast雖然有其缺點,但確是一個廉價方便的家中多媒體共享方案,而且相對上軟硬件使用較自由,Windows, Mac, Linux, iOS, Anroid 均可。

另外,Chromecast 的 SDK 已經放出,相信很多無私的神級程式設計員會設計出更多強勁軟件增添其功能。可能不久將來 XBMC 也會支援 chromecast 播放,那一定更為方便!

補充

這個 Chromecast,使用不足一個月便已壞掉了,也不是天天使用,是我黑仔嗎?

與執筆之時相隔數月,現今 Chromecast 已在香港有售,三百多港元。說實話,小米盒子也只是四百元,實在不值得花錢買 Chromecast。

補充 2


我有朋友像我一樣,使用 chromecast 一段短時間後便已經壞掉了,是我們同樣黑仔嗎?

Tuesday, November 12, 2013

手機魔法

數月前換了一台新手機,LG Optimus G。

對我來說,不知何時開始,手機的主要用途由通電話變為玩 Whatsapp。舊的手機使用數年,雖然機能差容量低,但我一直也能接受。隨著時日越久,越來越多程式運作不良,我都接受了。但連 whatsapp 也成日 hang 機,終於不能接受。

其實我不喜歡大芒手機,因為我手細。市面上以外型來說我最喜歡的手機,就是 HTC one mini 以及 iphone,不過兩者也不便宜。去 price.com.hk 找尋一下,發現了 LG Optimus G,當時水貨只須兩千五左右。這個價錢有四核機,而且不是大陸牌子,以性價比來說實在吸引。結果理性戰性了感情,買了一台不太鍾意但覺抵玩的!

好用嗎?

屏幕色水不錯!最近新推出的 G2 當然會比我這部更漂亮!

始終是四核心、2 GB Ram,速度不錯 (應該強過 Samsung Galaxy S3 但及不上 S4),行 apps 十分暢順,一個字,爽!內存 32 GB,比起舊機可裝更多 apps……舊機只有數百 MB,我自行安裝的 apps 少於 10 個……

外型也不錯,我買黑色的型號,黑色背版的反光玻璃面幾好看,我也不想用保護套。但結果……無戴套,無跌過,用了一星期左右,背面自行爆裂……無奈之下戴番個套安全D啦。

死症是屏幕太大,好像是 4.7 寸 (其實對很多用開 Note 的人來說並不算大吧),我一隻手操控有難度。但買之前都預左,無計。無法啦,潮流興大芒,聽聞下一代 iphone 也會有大芒版吧。

從新機的軟件,更覺現今的手機科技實在強勁。機內有一個軟件名為 smart share,一查之下原來是可以透過 UPnP/dlna 在家中做 home streaming。我在電腦的 Linux 系統下安裝了一個名為 rygel 的軟件,它是一個 media server。而我的平板電腦上亦有支援此制式的軟件。透過手機的 smart share,我可以只用手機控制,播放不同設備內的影片、相片及音樂。例如用手機在手機上播放電腦內的多媒體檔案,又可用用手機在手機上播放平板電腦內的多媒體檔案,更神奇,可以用手機控制電腦播放手機、電腦內的檔案……實在十分方便。如果電視也支援 Upnp/dlna,就更加方便了。可能有一些高清機頂盒已有這些功能。Google 的 chromecast 接駁電視後好似有類似功能,但香港還有未售。

電腦上,支援 upnp/dlna 的軟件也可做到類似功能。Linux 上除了 Rygel 外,有一隻叫 mediatomb 的軟件亦幾好用。我較喜歡 mediatomb,可惜新版本在我的電腦不能順利安裝。

大家對 Linux 也沒有大興趣吧?那麼 windows 上可以用甚麼軟件呢?我沒有深入研究及詳細測試,只試過 windows 8 內置的 media player 是可行的,但穩定性很低,與我的手機連接經常中斷!

我都不只一次提過,如果我十年前能夠預見今日的景像,或者我是這個年代的學生哥,我入大學時很大機會會修讀電腦呢。

這個年代的通訊科技實在神奇,神奇像魔法呢!

我是不是已經老了?很多老人家都會說電腦是一件很神奇的東西。到了今日,我竟然用上「神奇」去形容通訊科技。我想花多些心力去研究,理解當中的運作,繼而創造出更進一步的厲害東西,除了名利,更重要是很到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滿足,但已經沒甚麼心力了。


Sunday, December 30, 2012

電腦架構

之前提過,光碟機在現今的電腦重要性越來越低。大家認同嗎?

隨著記憶體價格下調,大家用 USB 來抄資料比起燒碟實在方便了不少,甚至可借助高速網絡、網上硬盤,由網絡傳送便可。

用電腦看影碟也不是必須吧?其實很多人都較愛用大電視貴音響來收看影碟,小弟很愛看影碟,不過家庭環境所限,只能在電腦上觀看,有幾年,DVD光碟機需要年年更換,但近年少看了,無時間 >.<。其實現今無論合法或非法,都有不少途徑透過網絡收看,質素也不錯,搶去不少影碟生意。

還有一項需要用到光碟機的活動,我想是打機了!這個其實亦可透過網上交易和高速網絡來取代光碟,哈哈哈,不過現今的大製作,實在十分精美,不是炒價而又鍾意個遊戲的話,我都寧願買一盒回來。

想來想去,沒有光碟機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安裝 windows?其實都有方法,不過較用光碟機麻煩,大家有興趣可以上網 search 下。我自己用 Linux,可透過 USB 安裝,十分簡便快捷,方便過用光碟呢!

但有個問題,無論哪個作業系充,如果OS死了,你想重灌,可以如何?就要預先你有製作一個安裝的媒介,例如安裝用的光碟/USB。如果無?那麼你便要借助另一台電腦去製作。

有沒有更方便的方法?我想過一個,但不知為何沒有廠家去做。

現今記憶體便宜,其實底版上可以留有記憶體,廠方在此安裝一個穩定的簡單OS,內有救機工具,如硬盤檢查等,並可連接網絡。本身用家安裝的OS掛了,有人會用「救機碟」來試試救機,但這個新架構下,其實是底版商在底版內置了救機工具,較為方便吧?若果真的不行,用家也可 boot 機進入此底版內的簡單OS,下載作業系統以作重灌。

再進一步,作業系統生產商,可為此新底版系統作優化。下載重灌只是最基本的部分,以增加速度及減低底版上的記憶體消耗。然後分兩階段安裝,先安裝基本的,再自動安裝其餘的。

哈哈哈,這樣,大家死OS要重灌的話實在方便不少。

Saturday, January 21, 2012

PS/2 Keyboard

家中有一個陳年 PS/2 Keyboard,我珍而重之收藏多年,想不到真有用得著的一天。

話說我今早 software upgrade,之後竟然不能 boot 機,我打算 roll back ,找來 boot 機碟希望可以修改一些 script 入到 terminal 來 roll back,結果入到 terminal,但發覺 keyboard 無反應……

想一想也正常,hardware detection 的 module 出了問題,OS 不能偵測到我的 USB keyboard 吧,想起我有個 PS/2 keyboard,拿來一試,成功入到 terminal 修改,roll back 完成,這個新年總算有電腦用。

算是治了標,其實早幾個月前我已知道一些潛在問題,但那時那程式的版本還可容忍這個問題,於是我也懶去處理。我想這次的問題,是這次的更新不能容忍這問題。但要治本,就要重新分割部分partition,很煩,算數。

(我十幾年前用Linux,習慣了 / 和 /usr 分開 partition,但現在的新系統建議 / 與 /usr 同一個 partition。)

重新分割 partition,我不如去重灌系統……那就不如換機……其實我一早已想換機,不夠快,有時會不夠用。不過一直懶得去重裝,所以一直無出手。

說回這個 PS/2 keyboard,一直覺得 USB 比較 high level,留下這個較 low level 的 PS/2可能會有救命之用,於是換了兩三次 USB keyboard 仍舊 keep 下這個不太好打的 PS/2 keyboard。沒有了它,這次我多數要重灌系統,但過年又沒有空去搞……

如果有朋友需要用到 PS/2 Keyboard 來救機,我也樂意借出,希望大家沒有需要出到這招。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Tunneling

早前與均爺在 ICQ 上閒聊,我傳他一個網址連結。哈哈哈,他竟然回覆我人在內地,看不到。

正當我打算叫他翻牆時,他回我:「看了,用 SSH tunnel 開了」

均爺果然係果然,不用翻牆軟件,自行用 ssh tunnel ,高手!

Tunnel 一詞,出自均爺把口,令我有其他聯想,那就是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量子穿隧效應)。他自小便對物理有濃厚興趣,十多年前我還是中學生,對量子力學一無所知,就是從他口中聽到「量子穿隧效應」一詞,名字很架勢似的,這是一個量子力學中很神奇的性質。

簡單來說,傳統物理的概念中,當一個粒子遇到力場,粒子能否穿越便要看看它本身的能量是否高於力場的能量。(例如把一個球由山腳推上山頂,你便需要提供足夠能量)。但後來發現微觀世界不是如此,有些較低能量的粒子也能穿過較高能量的力場。這是由於在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確定粒子的確實能量,但能求出相關概率。粒子的平均能量較低,亦有可能在某些時候帶有較高能量,穿過力場,這就是量子穿隧效應。核幅射的出現亦是這原因,按傳統理論的話,原子核內的粒子被強大能量所扯實,是無法逃離原子核,但在量子理論,粒子總有概率逃離原子核,形成核衰變。

*********************************************

那天想給均爺看的連結,是一個電腦技術,google 的 native client。

實在很強勁,能把 x86 的 C, C++, C# 的 coding 傳為網頁,輕鬆轉化為跨平台程式!

Sunday, September 25, 2011

Firefox 6

轉眼間 Firefox 已出到第6代,多年來我都是主力用 Firefox。

看來,它是想考驗我的忠誠度 XDDDD

更新了這個新版本後,經常自 kill,比以前用 Firefox 4 beta 版更加不穩定。

哈哈哈,於是乎,暫時離棄一下……用 Chromium :D

Wednesday, August 03, 2011

又再談 Firefox

雖然我知道 Chromium 比 Firefox 輕巧, 以至 render 網頁的速度、javascript 的運算速度,Chromium 均比 Firefox 略勝一籌,但是,我平時在家中上網主要也是用 Firefox,我覺得 Firefox 雖然及不上 Chromium 般快,但亦算快啦,加上有一些 Firefox 獨有的特點 Chromium 是沒有的,所以我仍留戀 Firefox。

其實 Firefox 4 和 5 在介面上與 Firefox 3 有很大分別,更接近 Chromium 的介面。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這是未來 Firefox 介面的意念圖:

http://www.tomsguide.com/us/firefox7-firefox8-ui-user-interface-home-tab,news-12048.html

實在有點無言,這個介面外觀上九成像 Chromium。不知實際上的運作如何,但如果連操作也更靠向 Chromium 而刪去了 Firefox 本身獨有的特點,我作為一個 Firefox 的長期用家,還有甚麼原因要留戀 Firefox?

舉個例,我不喜歡 Chromium 的 search bar 與 location bar 二合為一,以至改變 search engine 的話複雜得很,但這個 firefox 的新介面就跟了 Chromium.....

相同特點,人家起步比你早,你真的可以做得比人家好嗎?

這一點,我真的有點感觸。

一件產品,市場上有不錯的佔有率。眼看其他後來者來勢凶凶,有追過之勢,內心實在有點怕。於是,所做的,竟然是研究人家的特點來努力向人家「致敬」,而忽略了當初自身的成功之道……

到最後,不知會否由市場上的領先者,變成對家的追隨者?這個現象,真的很諷刺。

哈哈哈,不如轉用一家更冷門的網絡瀏覽器,Opera !有一個頗無聊的調查,結論是 Opera 的用家普遍上較醒,而 IE 用家普遍較蠢:

http://my.opera.com/portalnews/blog/2011/08/01/study-shows-opera-users-to-be-significantly-smarter


就速度上,我覺得 Opera 較 Firefox 佳,但及不是 Chromium。但最大問題是介面與別家分別很大,要花一番時間來適應。

還有,opera 不能玩 chrome 版 angry birds,哈哈哈哈哈

Sunday, July 03, 2011

再談 Firefox 5

先前的文章,我對 Firefox 5 的效能,感覺上是有所提升。但後來發現,原來在 benchmark 上,分別不大。

以下的連結,是其他人的測試結果:

http://www.foresightlinux.se/blog/opera-chromium-and-firefox-in-a-benchmark-test/

有幾點令我感到意外:

1. 在這個 benchmark test,Firefox 5 比 Firefox 4 的得分只是高了少許。

2. Google Chrome 由 12.0.742.105 升級至 12.0.742.112,看 version number 的話似是一個 minor upgrade,但在此 benchmark test 的得分大幅提升。

3. Chrome 12.0.742.112 的得分贏過 Firefox 5 成條街。

與我的感覺分別很大,於是在我的電腦上,我也行了相同的 benchmark test

我的電腦設定,Pentium 4 (3 GHz), 4GB RAM, Arch Linux i686 (kernel 2.6.39)

Chromium 12.0.742.112 得分為 4283
Firefox 5 的得分為 2036

也是相差成條街。

不過說實話,使用上又不覺得分別這麼明顯,總體感覺上 Chromium 是輕快些,但在一些圖片豐富的網頁,我則覺得 Firefox 5 會順暢些。

雖然實測分數相差咁多,我還是較喜歡 Firefox 5 。因為有一些功能 Chromium 是沒有的。例如 RSS subscription,在 firefox 5 可直接作為 live bookmark,睇 blog 很方便。Firefox 也支援 MathML,我間中要用來作些測試。

其實我係唔係很傻仔?感覺上,很多我喜歡的東西,數據上明明不會比人強,但偏偏我鍾意。白痴仔一名。

Friday, July 01, 2011

Firefox 5

Mozilla 改變了產品的推出周期,在 Firefox 4 推出三個月後,便推出了 Firefox 5。

功能和外觀上也沒有太多分別,據聞是支援了CSS animation 以及提升效能。感覺上的確有些少效能提升,舉個例子,較早前著名手提遊戲 Angry Bird 推出了 Browser 版,是要用 Google Chrome 來玩的。我在 Chromium 下玩得很暢順,但 Firefox 4 就窒到不得了。現在用 Firefox 5 來玩 Angry Bird 的話也很暢順。

Browser 市場自從 Google Chrome 的參戰,可說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暫時 Google Chrome 的佔有率仍低於 Firefox,但冒升速度實在驚人,迫使 Mozilla 要改變產品的推出周期,以抗衡 Google Chrome 推陳出新的策略。

我由 Chromium 5 開始使用,直至現在 Chromium 12,看 version number 好似經歷了很多代,但這只是一年左右的事情!初初確實不太穩定,連去 PPS 網頁我也不能 login,現在好得多了,大部分網頁也沒有問題。

你問我鍾意 Firefox 定 Chrome,我兩個都鍾意,其實各有各好。Firefox 很強,但 startup 速度較慢,有些功能例如 RSS subscription,在 Chrome 也沒有。Chrome 就 lightweight 得多,一個字,爽,但功能無 firefox 咁強,extension 亦較少,但 html5, javasctip 等的支援又好過 firefox。青菜咸魚各有所好吧。

在這兩大 Browser 下,我實在想不到 IE 有何可取之處。在Windows 7 介面下,最新版的 Chrome 和 Firefox 比 IE 還要漂亮。Windows 7 下,當 Chrome 和 Firefox 放至最大,tab bar 會食了 title bar,令瀏覽空間更大,反而 IE9 沒有這功能,實在是刮了 M$ 一把。

除了 Firefox 5,同期 Mozilla 還更新了 Thunderbird,跳過第四代,直接命名為 Thunderbird 5。Startup time 快了不少。

Tuesday, June 21, 2011

SEGA

繼 SONY 後,SEGA 也被駭。這家在家用遊戲市場沒落的公司,或許沒有多少人留意,但我一直對 SEGA 也有情意結。SEGA 曾推出過不少很正的經典遊戲,超音鼠、格鬥三人組、超級忍, virtual fighter……等等,還有街機的 House of the DEAD 等。當年我為了玩超音鼠走去買部 PS2,最後也買了四五隻遊戲,覺得當中最好玩的兩隻遊戲也是 SEGA 出品,那就是 Sonic Heros 及女忍者
哈哈哈,竟然有個 hacker 對 SEGA 也有一種情意結: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1/06/20/sega-pass/
他說會幫 SEGA 對付 hacker,以黑吃黑。
SONY 看來得罪人多啦……大家對他被駭後的反應很不同呢。

Tuesday, June 07, 2011

MBA

MBA,是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死肥仔想學人讀書?

我邊讀得起……亦無興趣讀 MBA。

MBA,還是 Mac Book Air 的簡稱呢。

記得第一代 MBA 的發佈會, Steve Jobs 由公文袋到拿部 MBA 出來,薄薄的機身,實在 cool 爆。

我未曾擁有過,但慢慢地實在覺得那是華而不實,硬件速度其實很差,貴在 Apple 的品牌以及買樣子吧。

自從 Tablet 的流行,覺得 MBA 更不實際,想輕巧,倒不如 Tablet,要效能,還是買一部正正經經的 NoteBook 吧。

Samsung, 華碩,將會推出超薄 Notebook,有如 MBA 咁薄,但硬件強得多呢,價錢亦比 MBA 平,蘋果心果然是黑色的。

不知道下一代 MBA 會如何呢?期望佢加強硬件之餘,又可以分體成 tablet ,咁就正啦!一部靠向電腦多一點的 Tablet。

Thursday, May 26, 2011

Gnome 3

Gnome 是 Linux 的一個 Desktop environment,最近出了 Gnome 3,與過往有很大改變,一出時眼見網上的評價很差,引起我一試的念頭。

以前我也用過 Gnome 2 一段頗長時間,後來轉用一些較 Lightweight 的,一試難忘。

轉用 Gnome 3,第一個印象當然是重型了不少,boot 機入 Desktop 的時間較我用 LXDE、Openbox 的時間長得多。介面真的與以往很不同,預設下是沒有 desktop icon,當然你可以改回。還有,視窗上的 Maximize/Minimize 的 icon 也消失了,在這介面下,又真的沒有需要這些 icon。我覺得這個介面雖然與傳統上的很大分別,但也很方便易用。

令我最欣賞的,雖然與以往一樣食很多 RAM,看上去亦比以前更為eye candy,但比 Gnome2 行得爽快了!突別是要開啟 KDE 的程式時,以前在 Gnome 2 明顯要等得較耐,現在沒有這個程況。Nautilus 、gnome-terminal 等常用軟件速度上也比 Gnome 2 大有改善。

很多人不滿意 Gnome 3,我想是因為用慣了舊有的介面難以接受新事物,為了用回舊有的介面而 downgrade 做 gnome 2 實在不智,因為會犧牲了速度。Gnome 3 內裏也有 fallback mode,令喜歡舊有介面的用家在Gnome3 下也可像舊介面般操作。

但 Gnome 3 仍在很初部的階段,很多設定還未有 GUI 去處理,而且只有很少數 extension,期待它慢慢成長吧。

雖然我都幾鍾意 Gnome 3,但始終我這部電腦較舊,用回一些 Light weight 的爽度實在大大提高。(我用 Openbox,boot 入 desktop 只耗6X MB ram,一樣有 wallpaper, panel, menu, automount甚至少少半透明效果,用 gnome3 要 2XX MB,KDE 就更多。)

Gnome 3 好用,但不是我杯茶。如果我有台新電腦裝 Linux,我會選用 KDE 或 Openbox,然後先會考慮 Gnome 3。

Thursday, March 17, 2011

IE9 與 SVG

我知道不少人都係IE粉絲,翻看本 blog 的 stat,七至八成讀者都係用 IE。

IE9 一出,大家有下載來用嗎?看來 M$ 決心要淘汰 Win XP這個老古董,Win XP 不能安裝 IE9 。

還未推出時,完全不知 IE9 究竟是龍是蟲,但 M$ 的公關可真一流!個勢做得好勁,有留意科技新聞的,都應聽過不少風聲說 IE9 有幾強幾強,又話效能大幅提升,搞到我這個 Linux 用家也很好奇想睇下究竟有幾勁。

近日,同事在公司一部新機裝了IE9,於是我又去玩玩。一如朋友介木估計:不提也罷。

效能有沒有提升?同IE 6、7、8 去比,當然有!大幅嗎?也算大幅架,尤其同IE6去比的話。但這只是IE之前太爛。拍埋去 Firefox 4 beta、Chromium 10,IE9 的速度真係另一個層次,係一個更低的層次。

試了一些在我家中去過,javascript 好勁的網頁。在我家中的電腦 (Pentium 4, Linux 32 bit),用 Chromium 10,我都覺得好窒。在那台新機 (Core i3, Windows 7 64 bit),用 IE9,一樣係好窒,但用 Google Chrome 10 就好順。

近期我對 SVG animation很有興趣,又去試一試。 IE 一直不支援 SVG 這個 Vector Graphic 的格式,但其實 SVG 係W3C的一個標準。現在IE9終於支援……但所謂支援,原來是幾代之前的老古董,並不支援以 SMIL 做的 SVG Animation。這另我對它的印象大打折扣。與 Chromium 10 、Firefox 4 beta 一比,實在覺得 IE9 很落後。

遲D有時間,再試清楚對 CSS3, HTML5 的支援又如何。

很多人都話,CSS3, HTML5 再加上 javascipt,可以取代很多 Flash 的功能。我覺得再加埋 SVG animation,Flash 真係可以收皮。不過暫時做 SVG animation、dynamic animation,也要寫 code (SVG 係 XML 格式,可以用 XML 的 coding 畫圖、做動畫,加埋 javascript 就更多野玩),如果他日推出了像 Flash 的 development kit,Designer 也可輕鬆去創作,相信普及程度會大得多。

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忘了 Password

早前為了測試一些東西,在家中的 Linux 安裝了 Apache 和 MySQL。
很久也沒有用,突然又有用,但我竟然忘記了 MySQL 的 root password。Google 了一會便找到解決方法,但我都搞了很久才搞妥,睇下死肥仔犯了甚麼白痴問題吧。(我對 Apache 和 MySQL 可算毫無認識,不懂當中的 admin、syntax…… 只是跟隨一些步驟去「用」……)

按照網上所示的指示:

1. 停止 Mysql 的運作:
/etc/rc.d/mysqld stop

2. 用以下方法執行 Mysql:
mysqld_safe --skip-grant-tables &

3. 連接 Mysql:
mysql -u root mysql

4. 改動 root password: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NEW_PASSWORD") WHERE User='roo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mysql> exit


5. 停止 Mysql:
/etc/rc.d/mysqld stop

6. 啟動 Mysql:
/etc/rc.d/mysqld start

7. 測試:
mysql -u root -p

噢……仍然不行!為甚麼?繼續 Google,四圍列出的方法也是大同小異,那些少差異也只是因為不同的 Linux distribution 把 Mysql 裝在不同位置而矣。為甚麼我不能 reset root password?

試了很久,我終於弄清楚原因。
在步驟 4: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NEW_PASSWORD") WHERE User='root';
假設我想把 password 改為 123,於是執行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123 WHERE User='root';
沒有 error message 出現,但原來應該是這樣才對: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123) WHERE User='root';
基於我對當中的 syntax 不理解,誤以為文中括號內的只是作者給讀者的提示而矣。

我這個錯誤,實在是白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