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黑仔。
早幾個月公司的MPF 經紀上來,說甚麼個市好差,以「朋友」的身分奉勸大家「拍一拍岸」。
講真,我又對個市睇得好淡,很多大公司都話唔掂,又話栽員、放無薪價。
於是我把我的MPF組合在這個低位全部由進取轉做保本。
事隔幾個月,恆指又上番兩萬點。
無奈……
我把口在怨,其實心入面都明白唔可以怪個Agent。但事實上內心確是唔舒服,當然不是因為個經紀。
我都唔明點解有這種唔舒服的感覺。
堅持低位繼續進取,認為入多d貨先回到本的人,當然在笑我傻仔吧。
但實際上,誰人眼光獨到?沒有。
我短期睇淡個市,是因為覺得四圍d公司都話唔掂,覺得個市短期都唔會好。
人家睇好個市,可能是因為覺得香港有大陸照住,或者是甚麼低追高賣吧。
其實,我們這些小市民,說到尾都只是憑感覺。沒有甚麼客觀數據可以用作分析,也不懂去分析。
大家也只是傻仔,不過今次我是輸錢的傻仔。
其實我有甚麼可以做呢?真的沒甚麼可以做。分別是沒甚麼可以做之下賺錢定輸錢。
既然唔到我控制,點解還要咁在意?
我這種心態,實在不宜玩股票。
Wednesday, July 29, 2009
Tuesday, July 28, 2009
Monday, July 27, 2009
Sunday, July 26, 2009
書展
多年來,我只去過一次書展。去過一次都怕怕,多人得很。排隊入場前暴曬完,自備的水也喝光,入到會場看見可樂竟然要十多元一罐,當年中學年代的我,食個午飯也只是十多元……
今年我有些衝動去書展。
不過一如以往,一到暑假公司就忙到死,做呀做呀做,放工還會有甚麼精力呢。這個週日有些事情要處理,也去不成。
死肥仔有書要買?其實無。我亦不預期我會在書展買到書。這種人多又吵的地方,我那有心機去看書。我想去看人。
去看o靚模?哈哈哈,今年我想去書展,的確或多或少與o靚模有關。全靠o靚模,令今屆書展多了不少話題。貿發局好應多謝這班o靚模呢。
我想去書展,看看乜人會去看書展。看書展的人,又其實想看乜野書呢?
平日行書局,門口當眼位罝總是放著那些投資、假勵志以及假心理書籍。這些書籍在書展還會大受歡迎嗎?
想起來也覺諷刺。香港一直也以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為傲,而台灣呢?兩蔣年代還是大興文字獄之地,不少作家也坐過牢。
博益這家香港的老牌多元出版社亦已收皮。
想在香港找本文化書看看,多是台灣出品。科學又如何?香港出版的科普書範近乎零。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香港,七百萬人。三分一的人口,養得活三分一的出版社嗎?
養得活,但不是靠「文化」。靠漫畫,靠明星,今年還靠o靚模。
網上有人發起一個組織,叫甚麼「抗議書展垃圾化,請o靚模滾出書展」。
o靚模滾出書展的話,不知那幾家出版社要收皮嗎?
我個人很討厭這組織。
「書展垃圾化」與「o靚模進駐書展」,兩者等價嗎?
「抗議書展垃圾化」我想不會有人反對。但「o靚模滾出書展」呢?最少有我反對。
支持這個組織的人,有多少是抗議書展垃圾化?又多少是想o靚模滾出書展?
有多少人只是想抗議書展垃圾化而加入這組織?
這類人我覺得很討厭。拿一個義正辭嚴,無乜人會反對的論調,去包裝自己的一套,有爭議性的一套!這個社會很多人係咁,我地班官可算是表表者。
今晚睇CCTVB的一個節目,節目內有個人話佢地組織(我中途開始收看,不知他是否「抗議書展垃圾化,請o靚模滾出書展」的組織)不是要針對社會上某些人,只是想有一個好的環境去舉行書展,唔想一些宣傳、fans、影響了其他想睇書的人。
咁就真係勁搞笑。大把明星都有出書,例如走音才女(現在是錯別字才女吧)以及她的姊妹,相信他們的fans更多更瘋狂,為甚麼無人搞「抗議書展垃圾化,請藝人滾出書展」的組織?因為o靚模後台無咁硬?要祭旗,當然要找弱者。
人,當然會鍾意靚。靚仔靚女,當然會多人望多兩眼。日本每年都出不少寫真集,台灣都有。問題係,點解人地社會容許寫真集的生存,其他不同類型的書籍也可以百花齊放?而香港呢?煲到好似出咁多寫真集教壞細路,好似除左寫真集香港無其他書,其他書唔會有人睇。
如果真係無人睇其他書,係唔係應該諗下點樣令到這個社會不同類型的書都可以生存?打壓某一類熱門的書令到各家較平均就是這個社會的解救之道?(突然想起香港的教育也如是吧,所謂照顧學習差異,就是要所有細路都係咁蠢。)
自由的商業社會,顧客想要乜,商人就出乜。這是香港的可貴之處,大家要珍惜。
鍾意o靚模的,咪去買寫真lor。鍾意其他的,咪去睇其他書。做乜要搞到咁大陣仗?
今年我有些衝動去書展。
不過一如以往,一到暑假公司就忙到死,做呀做呀做,放工還會有甚麼精力呢。這個週日有些事情要處理,也去不成。
死肥仔有書要買?其實無。我亦不預期我會在書展買到書。這種人多又吵的地方,我那有心機去看書。我想去看人。
去看o靚模?哈哈哈,今年我想去書展,的確或多或少與o靚模有關。全靠o靚模,令今屆書展多了不少話題。貿發局好應多謝這班o靚模呢。
我想去書展,看看乜人會去看書展。看書展的人,又其實想看乜野書呢?
平日行書局,門口當眼位罝總是放著那些投資、假勵志以及假心理書籍。這些書籍在書展還會大受歡迎嗎?
想起來也覺諷刺。香港一直也以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為傲,而台灣呢?兩蔣年代還是大興文字獄之地,不少作家也坐過牢。
博益這家香港的老牌多元出版社亦已收皮。
想在香港找本文化書看看,多是台灣出品。科學又如何?香港出版的科普書範近乎零。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香港,七百萬人。三分一的人口,養得活三分一的出版社嗎?
養得活,但不是靠「文化」。靠漫畫,靠明星,今年還靠o靚模。
網上有人發起一個組織,叫甚麼「抗議書展垃圾化,請o靚模滾出書展」。
o靚模滾出書展的話,不知那幾家出版社要收皮嗎?
我個人很討厭這組織。
「書展垃圾化」與「o靚模進駐書展」,兩者等價嗎?
「抗議書展垃圾化」我想不會有人反對。但「o靚模滾出書展」呢?最少有我反對。
支持這個組織的人,有多少是抗議書展垃圾化?又多少是想o靚模滾出書展?
有多少人只是想抗議書展垃圾化而加入這組織?
這類人我覺得很討厭。拿一個義正辭嚴,無乜人會反對的論調,去包裝自己的一套,有爭議性的一套!這個社會很多人係咁,我地班官可算是表表者。
今晚睇CCTVB的一個節目,節目內有個人話佢地組織(我中途開始收看,不知他是否「抗議書展垃圾化,請o靚模滾出書展」的組織)不是要針對社會上某些人,只是想有一個好的環境去舉行書展,唔想一些宣傳、fans、影響了其他想睇書的人。
咁就真係勁搞笑。大把明星都有出書,例如走音才女(現在是錯別字才女吧)以及她的姊妹,相信他們的fans更多更瘋狂,為甚麼無人搞「抗議書展垃圾化,請藝人滾出書展」的組織?因為o靚模後台無咁硬?要祭旗,當然要找弱者。
人,當然會鍾意靚。靚仔靚女,當然會多人望多兩眼。日本每年都出不少寫真集,台灣都有。問題係,點解人地社會容許寫真集的生存,其他不同類型的書籍也可以百花齊放?而香港呢?煲到好似出咁多寫真集教壞細路,好似除左寫真集香港無其他書,其他書唔會有人睇。
如果真係無人睇其他書,係唔係應該諗下點樣令到這個社會不同類型的書都可以生存?打壓某一類熱門的書令到各家較平均就是這個社會的解救之道?(突然想起香港的教育也如是吧,所謂照顧學習差異,就是要所有細路都係咁蠢。)
自由的商業社會,顧客想要乜,商人就出乜。這是香港的可貴之處,大家要珍惜。
鍾意o靚模的,咪去買寫真lor。鍾意其他的,咪去睇其他書。做乜要搞到咁大陣仗?
Sunday, July 19, 2009
Transformers 2
早前看了電影變影金鋼之狂派再起。真是爛到爆。
其實第一集我都唔覺得好睇,不過可能是小時候的情意結吧,所以還有看第二集的打算。
第一集我覺得唔好睇的地方,主要是那些追逐、打鬥太長,純粹賣弄特技吧。你放在十幾年前我都可能覺得很新鮮,但今時今日,還是適可宜止啦。博狂兩派所謂高智慧外星生物,來到地球打爛仔交?無計劃無組織,給小朋友睇的卡通版都無咁爛啦。
第二集,依然是兩邦打爛仔交,但比第一集仲要爛。
講真,我睇變型金鋼都係想睇機械人jei,小時候睇卡通也是機械人做主角啦。但電影版第二集,博狂兩派均淪為大咖!
上一集對兩派機械人的描寫都較深入,Jazz 比麥加登幹掉那一幕都有少少難過。今集呢?我只認得上集有出場的柯柏文、大黃蜂。其他新角色都無乜著墨去描寫。星星叫雖然上集都有出場,但今集性格完全不同,像個「公公」,較似以前動畫版吧。麥加登上集霸氣迫人,今集性格又改變了,變得陰陰濕濕,係較似以前動畫gei,但以電影版又係連唔到。
片末的沙漠大戰,真係擺明大美國主義。講到d外星科技咁勁,美軍竟然可以抵擋狂派的進攻?麥加登比人類的炮火射中,表情也很痛苦咁。美軍真係勁到無得頂!
睇左兩集都唔好睇,第三集……
哈哈,我估我都可能會去gei。近年很多時一個人無無聊聊,也會去到戲院求其睇套戲……
其實第一集我都唔覺得好睇,不過可能是小時候的情意結吧,所以還有看第二集的打算。
第一集我覺得唔好睇的地方,主要是那些追逐、打鬥太長,純粹賣弄特技吧。你放在十幾年前我都可能覺得很新鮮,但今時今日,還是適可宜止啦。博狂兩派所謂高智慧外星生物,來到地球打爛仔交?無計劃無組織,給小朋友睇的卡通版都無咁爛啦。
第二集,依然是兩邦打爛仔交,但比第一集仲要爛。
講真,我睇變型金鋼都係想睇機械人jei,小時候睇卡通也是機械人做主角啦。但電影版第二集,博狂兩派均淪為大咖!
上一集對兩派機械人的描寫都較深入,Jazz 比麥加登幹掉那一幕都有少少難過。今集呢?我只認得上集有出場的柯柏文、大黃蜂。其他新角色都無乜著墨去描寫。星星叫雖然上集都有出場,但今集性格完全不同,像個「公公」,較似以前動畫版吧。麥加登上集霸氣迫人,今集性格又改變了,變得陰陰濕濕,係較似以前動畫gei,但以電影版又係連唔到。
片末的沙漠大戰,真係擺明大美國主義。講到d外星科技咁勁,美軍竟然可以抵擋狂派的進攻?麥加登比人類的炮火射中,表情也很痛苦咁。美軍真係勁到無得頂!
睇左兩集都唔好睇,第三集……
哈哈,我估我都可能會去gei。近年很多時一個人無無聊聊,也會去到戲院求其睇套戲……
Tuesday, July 14, 2009
Wir m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
Wir m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
這兩句德文,是德國數學家 David Hilbert 的名句,現在刻於他的墓前。
意思即是
我們必須知道。
我們將會知道。
兩句話雖然簡單,但充滿力量,充滿著正能量,對未知的將來充滿期望。
Wir werden wissen.
這兩句德文,是德國數學家 David Hilbert 的名句,現在刻於他的墓前。
意思即是
我們必須知道。
我們將會知道。
兩句話雖然簡單,但充滿力量,充滿著正能量,對未知的將來充滿期望。
Sunday, July 12, 2009
Age, Quantity or Magnitude?
最近看書,該書的作者用數學的角度去解釋中國傳統用作計算年齡的「虛歲」與我們現今常用來計算年齡的「周歲、實歲」,我覺得都幾有道理。
周歲,很多人也很清楚吧?
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視為0歲。以周歲計算,那人在某刻的年齡就是與0歲相差的時間間距。
例如小明在2009年1月1日出生,到了2009年7月1日,小明便是半歲。而在2011年1月1日,小明便是兩歲。
而虛歲則較為混亂。可能會有各處鄉村各處例也不為奇。小時候我父母說把實歲加二便是虛歲,說是甚麼天給一歲地給一歲,聽得我一頭霧水。
有些人說虛歲要加一歲,有些人說虛歲要加兩歲。究竟虛歲是怎樣計算的?
後來我發現(從wiki),其實有一種更為人採用來計算虛歲的方法。那就是我們出生時視為一歲。然後每過一個春節便增加一歲。
例如小玲在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出生,出生時便已當一歲。一天後,即是正月初一,便視為兩歲了。
據該書的作者,西方傳統,或現時普遍來說,是把年齡視為一個量度的量(Magnitude),而中國傳統則視年齡為一個可數的量(Quantity)。
以圖像來表示,圖A代表實歲,圖B代表虛歲。
按實歲的說法,一個人現在是n歲,是指那人在世上活了n年。
而按虛歲的說法,一個人現在是n歲,是指今年是那人活在世上的第n個年頭。
兩個說法的字眼相似,但背後的概念其實不同。
我一直用實歲的概念去理解虛歲,所以覺得虛歲難以理解,覺得只是一些迷信、很「玄」的東西。但當知道背後的概念後,所有疑惑都一掃而空。
把自己的思維套進可數的量來理解虛歲,就會覺得虛歲系統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點算東西,自古以來也是由一開始。出生的那一年,是你來到世上的第一個年頭,於是記為「一歲」。春節來到,代表踏入新的一年,亦即是你來到世上的第二個年頭,於是記為「兩歲」,如此類推。虛歲就是用來點算這個年頭是你活在世上的第幾年。你看按「可數的量」這概念,虛歲是否也很自然呢?
西方人把年歲看成一個量度的量,那麼是否所有與時間有關的量也視為量度的量呢?其實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公元記年系統,其實是把時間看成可數的量。
在公元系統,是沒有一個參考點與之相對來量度,即是沒有公元0之說,而是把耶穌出生的那個年頭記為公元一年。在過一年,即耶穌出生後的第二個年頭記為公元二年。一直這樣數下去。
而耶穌出生前的一個年頭記為公元前一年,再對上的一個年頭是公元前二年,如此類推。
(別對我說甚麼耶穌其實不是在那年那年出生。我的重點是總之把某年定為第一年,然後第二年第三年這樣數下去。)
****************************************************************
不知大家怎樣看可數的量(quantity)和量度的量(magnitude)?
在我讀書的年代,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我也沒有意識去區分兩者的差異。
只是覺得一直以來所認識的數在擴充。所認識的數線,由最初零散的整數開始,後來包括有理數、無理數。甚至認識到數線以外的複數。
一直以來也習以為常使用這些「數」。
是甚麼時候開始有這個意識去區分 quantity 和 magnitude呢?
是早幾年前,開始想去理解「第一次數學危機」開始。
還記得甚麼是第一次數學危機嗎?中學時老師也有提過。
古希臘的數學家認為(柏拉圖時代),萬物階為數。
這個數是指正整數。我想是透過基本的四則混算,整數的加減乘也會得出整數。而除呢?得出分數。所以那時也承認整數之比,即有理數的存在。
但後來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 School)的其中一個信徒希柏斯(Hippasus)證明了一些數並不是整數,或整數之比。
這發現震撼了整個古希臘,史稱第一次數學危機。
中學時的我會問點解d古希臘人咁傻仔。
當時的我覺得(純是直覺的覺得,沒有甚麼理性根據),存在有盡小數,就存在無盡小數。有循環的,就會有不循環的。無理數可以表示為無盡不循環小數,所以無理數的存在是理所當然。
就算以前不知道有這類數,現在知道了,便接受吧。危機在哪裏?純粹因為希柏斯在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臉上噴灰?那太沒有風度。
後來才知箇中原因。深入去看,我想是和古希臘的「原子論」(atomism)有關。
單從數學來看,是一直以來古希臘人所發展出「比」(ratio)的概念,也依賴著「所有數皆是整數或整數之比」,而很多幾何命題的證明也依靠這些比的知識。如果「所有數皆是整數或整數之比」不成立,意味著很多幾何知識的根基也不可靠。
如何解決?
Eudoxus 修正了「比」的概念,把古希臘的幾何拯救出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也中關於比的一章,據說很多材料也來自Eudoxus的知識。
以往古希臘的代數與幾可密一可分。但經此一役,醒覺到數(可數的量)與幾何量(量度的量)的差異,代數與幾何從此分家。
(本來這個題目我還有很多野想講,但想下想下,實在會有太多野寫下去,我想都沒有太多人有興趣去看,自己近來寫blog也很慢,沒甚麼心力去寫一篇長文。希望總有一天我會寫出來吧。)
(註:文中開首時我所提及我看的那本書是《質數魔力》(Prime Obsession)。)
周歲,很多人也很清楚吧?
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視為0歲。以周歲計算,那人在某刻的年齡就是與0歲相差的時間間距。
例如小明在2009年1月1日出生,到了2009年7月1日,小明便是半歲。而在2011年1月1日,小明便是兩歲。
而虛歲則較為混亂。可能會有各處鄉村各處例也不為奇。小時候我父母說把實歲加二便是虛歲,說是甚麼天給一歲地給一歲,聽得我一頭霧水。
有些人說虛歲要加一歲,有些人說虛歲要加兩歲。究竟虛歲是怎樣計算的?
後來我發現(從wiki),其實有一種更為人採用來計算虛歲的方法。那就是我們出生時視為一歲。然後每過一個春節便增加一歲。
例如小玲在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出生,出生時便已當一歲。一天後,即是正月初一,便視為兩歲了。
據該書的作者,西方傳統,或現時普遍來說,是把年齡視為一個量度的量(Magnitude),而中國傳統則視年齡為一個可數的量(Quantity)。
以圖像來表示,圖A代表實歲,圖B代表虛歲。
按實歲的說法,一個人現在是n歲,是指那人在世上活了n年。
而按虛歲的說法,一個人現在是n歲,是指今年是那人活在世上的第n個年頭。
兩個說法的字眼相似,但背後的概念其實不同。
我一直用實歲的概念去理解虛歲,所以覺得虛歲難以理解,覺得只是一些迷信、很「玄」的東西。但當知道背後的概念後,所有疑惑都一掃而空。
把自己的思維套進可數的量來理解虛歲,就會覺得虛歲系統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點算東西,自古以來也是由一開始。出生的那一年,是你來到世上的第一個年頭,於是記為「一歲」。春節來到,代表踏入新的一年,亦即是你來到世上的第二個年頭,於是記為「兩歲」,如此類推。虛歲就是用來點算這個年頭是你活在世上的第幾年。你看按「可數的量」這概念,虛歲是否也很自然呢?
西方人把年歲看成一個量度的量,那麼是否所有與時間有關的量也視為量度的量呢?其實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公元記年系統,其實是把時間看成可數的量。
在公元系統,是沒有一個參考點與之相對來量度,即是沒有公元0之說,而是把耶穌出生的那個年頭記為公元一年。在過一年,即耶穌出生後的第二個年頭記為公元二年。一直這樣數下去。
而耶穌出生前的一個年頭記為公元前一年,再對上的一個年頭是公元前二年,如此類推。
(別對我說甚麼耶穌其實不是在那年那年出生。我的重點是總之把某年定為第一年,然後第二年第三年這樣數下去。)
****************************************************************
不知大家怎樣看可數的量(quantity)和量度的量(magnitude)?
在我讀書的年代,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我也沒有意識去區分兩者的差異。
只是覺得一直以來所認識的數在擴充。所認識的數線,由最初零散的整數開始,後來包括有理數、無理數。甚至認識到數線以外的複數。
一直以來也習以為常使用這些「數」。
是甚麼時候開始有這個意識去區分 quantity 和 magnitude呢?
是早幾年前,開始想去理解「第一次數學危機」開始。
還記得甚麼是第一次數學危機嗎?中學時老師也有提過。
古希臘的數學家認為(柏拉圖時代),萬物階為數。
這個數是指正整數。我想是透過基本的四則混算,整數的加減乘也會得出整數。而除呢?得出分數。所以那時也承認整數之比,即有理數的存在。
但後來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 School)的其中一個信徒希柏斯(Hippasus)證明了一些數並不是整數,或整數之比。
這發現震撼了整個古希臘,史稱第一次數學危機。
中學時的我會問點解d古希臘人咁傻仔。
當時的我覺得(純是直覺的覺得,沒有甚麼理性根據),存在有盡小數,就存在無盡小數。有循環的,就會有不循環的。無理數可以表示為無盡不循環小數,所以無理數的存在是理所當然。
就算以前不知道有這類數,現在知道了,便接受吧。危機在哪裏?純粹因為希柏斯在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臉上噴灰?那太沒有風度。
後來才知箇中原因。深入去看,我想是和古希臘的「原子論」(atomism)有關。
單從數學來看,是一直以來古希臘人所發展出「比」(ratio)的概念,也依賴著「所有數皆是整數或整數之比」,而很多幾何命題的證明也依靠這些比的知識。如果「所有數皆是整數或整數之比」不成立,意味著很多幾何知識的根基也不可靠。
如何解決?
Eudoxus 修正了「比」的概念,把古希臘的幾何拯救出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也中關於比的一章,據說很多材料也來自Eudoxus的知識。
以往古希臘的代數與幾可密一可分。但經此一役,醒覺到數(可數的量)與幾何量(量度的量)的差異,代數與幾何從此分家。
(本來這個題目我還有很多野想講,但想下想下,實在會有太多野寫下去,我想都沒有太多人有興趣去看,自己近來寫blog也很慢,沒甚麼心力去寫一篇長文。希望總有一天我會寫出來吧。)
(註:文中開首時我所提及我看的那本書是《質數魔力》(Prime Obsession)。)
城門谷
7月11日
Thursday, July 02, 2009
七一看電影
這個七一,我在戲院看了兩套電影,嚴格上來說,其實是一又三分之二套。
首先,去奧海城看九點早場的冰河世紀3。
近來我有舖癮去看須戴立體眼鏡觀看的電影。比起一般電影的票價貴幾十蚊,但官感上的刺激真是強得多。數數下,近大半年看了地心探險記、3d血腥情人節、天煞撞正怪怪獸、怪誕隨意門。
這套冰河世紀3,開場時我覺得有些悶,但往後越來越精采。不過正當入後部的高潮時,畫面跳了幾下,然後突然一下,只聞其聲不聞其畫。噢!奶野了……
職員弄了一會也不行,最後向大家宣布立體放映機壞了。
於是觀眾開始鼓燥……
不能退錢,但可以憑票尾在30天內免費再買一張奧海城任何場次的冰河世紀3立體版門票。
不過對我來說無乜用……唔想再入多一次場只為看個結尾。已把票尾送了給朋友。
有同事買了同日的下一場,我已事先通知了同事。在那一場,觀眾如常入場,但入到場後才通知觀眾放映有問題。不過和我所看的那場不同,這一場可以退錢。據聞觀眾反應很大,事關很多人專誠坐車來到,買晒爆谷汽水入場,這些點計?
我又唔會話奧海城無良,但佢只是做到最低最低,最起碼應要做的事情吧。香港這個社會,完全是商人拿晒著數。
係我眼中,要令到我滿意但又唔算屈佢機的做法,就係我果場應該要退錢,或者憑票尾購買任何影片(不止冰河世紀3)任何場次的戲票一張。短時間內額外抽時間看多次,對很多人來說算是折磨大於補償吧。而下一場退錢之餘應該有些小食部贈券之類的補償。講真,唔係為左睇戲邊有人會係戲院買爆谷汔水?你一早知道無片播比人,但為左唔想觀眾係你門口鼓燥影響生意,扮無野呃左觀眾入場,仲呃埋觀眾買爆谷汽水,大家可以高呼「真不該」吧!
之後去朗豪坊看了巨乳排球中午場。衰衰的片名,但其實這是一套日本勵志片。
看日本電影、動畫,成日都覺得日本人很熱血。真實的日本人又是否如此熱血呢?
這類日本片的模式,通常也是搞笑+熱血,來過感人位,然後大團圓結局。
不過我覺得這套的感人位不夠感人呢。
是因為我太冷血?
近來放假的日子通常也不好天,很難得放假有咁好陽光。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垃圾桶也突別醒神,像向世人高呼:「我不是垃圾」。
接下來的星期日,據天氣預報又是下雨天,唉……
首先,去奧海城看九點早場的冰河世紀3。
近來我有舖癮去看須戴立體眼鏡觀看的電影。比起一般電影的票價貴幾十蚊,但官感上的刺激真是強得多。數數下,近大半年看了地心探險記、3d血腥情人節、天煞撞正怪怪獸、怪誕隨意門。
這套冰河世紀3,開場時我覺得有些悶,但往後越來越精采。不過正當入後部的高潮時,畫面跳了幾下,然後突然一下,只聞其聲不聞其畫。噢!奶野了……
職員弄了一會也不行,最後向大家宣布立體放映機壞了。
於是觀眾開始鼓燥……
不能退錢,但可以憑票尾在30天內免費再買一張奧海城任何場次的冰河世紀3立體版門票。
不過對我來說無乜用……唔想再入多一次場只為看個結尾。已把票尾送了給朋友。
有同事買了同日的下一場,我已事先通知了同事。在那一場,觀眾如常入場,但入到場後才通知觀眾放映有問題。不過和我所看的那場不同,這一場可以退錢。據聞觀眾反應很大,事關很多人專誠坐車來到,買晒爆谷汽水入場,這些點計?
我又唔會話奧海城無良,但佢只是做到最低最低,最起碼應要做的事情吧。香港這個社會,完全是商人拿晒著數。
係我眼中,要令到我滿意但又唔算屈佢機的做法,就係我果場應該要退錢,或者憑票尾購買任何影片(不止冰河世紀3)任何場次的戲票一張。短時間內額外抽時間看多次,對很多人來說算是折磨大於補償吧。而下一場退錢之餘應該有些小食部贈券之類的補償。講真,唔係為左睇戲邊有人會係戲院買爆谷汔水?你一早知道無片播比人,但為左唔想觀眾係你門口鼓燥影響生意,扮無野呃左觀眾入場,仲呃埋觀眾買爆谷汽水,大家可以高呼「真不該」吧!
之後去朗豪坊看了巨乳排球中午場。衰衰的片名,但其實這是一套日本勵志片。
看日本電影、動畫,成日都覺得日本人很熱血。真實的日本人又是否如此熱血呢?
這類日本片的模式,通常也是搞笑+熱血,來過感人位,然後大團圓結局。
不過我覺得這套的感人位不夠感人呢。
是因為我太冷血?
近來放假的日子通常也不好天,很難得放假有咁好陽光。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垃圾桶也突別醒神,像向世人高呼:「我不是垃圾」。
接下來的星期日,據天氣預報又是下雨天,唉……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