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學時期開始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那時是極度討厭概率,當時我有句話常掛在口邊:「投機把賭的玩意不適合我」。為甚麼我對這門應用如此廣泛的學問那樣反感?因為我在中學階段一直都未能好好掌握這門學問。
點解不能好好掌握,人大了,我亦逐漸了解。因為就算止於中學程度的概率問題,亦不是單單靠數學便能好好解決。
看看我們在中學年代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吧。
代數學
那個年代很著重繁複的運算,但只要你操練得足夠,運算時小心一些,都不會犯下甚麼錯。
再深一些,便是方程、不等式和線性規劃。學生要把現實情景化為一個數學模型,當中這個轉化過程,不是所有中學生都可好好掌握。大家看透了,當然便知道當中的秘訣:以未知數代表情境中未知的數量。處理得這類問題越多,這個轉化也會越純熟。
幾何學
幾何學可分為兩方面
一,是把幾何問題化為代數問題。例如坐標幾何、三角學。
這個轉化,我一直也覺得很直接。坐標幾何根本就與方程問題無異,只是情境的不同,但目標一致,兩者也是要找出未知數之間的關係吧。
二,演繹幾何。
這種思維方式初遇上當然不習慣,加上那時老師的教法實在容易令人一知半解 (或許老師也是一知半解),但即使如此,就考試來說它的做法亦是有跡可尋,到後期更覺這類題目實在淺得很,連目標也送了給你,朝著目標去便成。雖然那時不明白當中的底蘊,不明白它的價值,但就考試上拿取分數的層次上,不算困難。
數據處理
一,統計學。
在我讀中學的那個年代,統計學實在很簡單。學生只需的按題意閱讀圖像,或者計算平均數、標準差等。就拿取分數來說,大部分學生都當這類題目是執分的。好似很容易?但大部分人 (包括當時的老師),都沒有想過當中的概念有何意義,例如平均數、標準差有何意義?得 5 個數據你叫我叫這 5 個數據的標準差?咪玩啦,計出來有乜用?作用是考試拿取分數。大家都覺得同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科,但在一個十多歲的學生眼中,不會看出同現實有多大關聯。(近年的課程改革,這科大幅改動,已改善了不少。)
二,概率論。
這門學問,就算到了今時今日,要我去處理一些理論上中學生應該懂得處理的問題,我也有可能覺得困難。
讀中學時,這科我覺得很不實在,虛無飄渺似的。原因是你找不緊一個東西,怎樣把情境化為概率模型呢?
(符合事件的結果數目)
-----------------
(所有可能結果的數目)
這個是所有中學教科書中有關理論概率的定義,但要寫出這條式子前所面對的問題,又怎樣解決?
我如何得知我要數的甚麼東西?我不知要數甚麼就當然不能判斷那兩個量究竟是甚麼吧?就算我知要數甚麼,我又怎樣知道我沒有數漏?這些都是中學時初學概率所碰到的問題。
及後遇上乘法和加法,更多問題亦會出現。
其實這個困難,不只是應用概率的困難,是應用數學的困難!
如何把現實情境化作數學模型?
這個不止是數學問題,往往涉及其他知識。在中三的物理課,發生個一些令我震驚的事情,令我對數學和現實有另一番體會。
大家都記得中三的物理課是有光學這一節吧。當時初學這一科,實在唔識計。究竟那個長度怎樣可求得呢?突然,老師一句:「全等三角形呀!」,噢,我如夢初醒了,怎麼我想不到呢?
因為數學課本上有關全等三角形的題目,一是叫你證明全等三角形,又或者從已知的全等三角形中求未知數。但大家從沒有想過怎樣在現實中應用全等三角形吧。
又有一次,做實驗得出一些數據,在方格紙上描繪了一個直線。老師問我們 XXX 是甚麼?(XXX 是一個物理量,我已忘了那是甚麼實驗,甚麼物理量。),我不懂,全班也沒有人舉手。老師又一句:「 y = mx + b」,我又如夢初醒,無錯,那個量的值不就是直線的斜率 m 嗎?
當時那些數學知識我全都學過了,數學科分數不算明列前矛,但總不算是差,但為甚麼一點兒學過的知識也用不上?
隨著年月的增長,漸漸明白要把現實和數學拉上關係,並不是話咁易。物理學就常常處理這些問題。
有坐標幾何,有微分方程,你就可以處理粒子的運動?這個數學模型和現實情境,當中是有一道重要的橋作為連接 -- Newton's Laws of Motions
而處理概率的其中一個難度,就是找不到這道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